29.(8分)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有机物(大分子)是 。A、B、C共有的细胞器是 。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图中⑦即 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 。
(3)从B图的染色体行为上可以断定,该细胞正处于 (填时期),该细胞称为 。
(4)基因工程中常用C作受体细胞的原因有 。(多选)
A.繁殖速度快 B.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C.单细胞,操作简便 D.DNA为单链,变异少
(5)A图所示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再分化,其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结构有 (写结构名称)。
28.多数野生植物体内含有某些毒素,以阻止动物的食用。有一位研究者发现,如果将毒素注入到植物根细胞内,则该毒素对自身也有毒;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毒素分布在最大的细胞器内,受热以后失活。根据上述内容,可能的推测有:( )
A.毒素贮存在中央液泡内 B.植物细胞含有毒素时,该毒素还没有生物活性
C.毒素贮存在线粒体中 D.毒素可能是一种酶
27.新华社l0月4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4日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以奖励他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关于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的产物有3类RNA,但以密码子形式携带遗传信息的是mRNA
B.转录时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C.转录的场所是核糖体,运载工具是tRNA
D.转录时需要ATP供能,需要RNA聚合酶等
2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
25.下图为两核糖体沿同一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相同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正确理解是:( )
A.此过程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B.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
C.合成多肽链的模板是mRNA
D.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24.下列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B.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2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A.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昼夜恒温,则温度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l0℃时的2倍
22.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精氨酸的合成
C.若基因②突变,则基因③和④也就不能表达
D.精氨酸依赖型菌体中,基因①②③④都发生了突变
21.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是由蛋白质和糖类构成的,而真核(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蛋白质、纤维素构成。
B.接种过 SARS 疫苗的动物不再感染 SARS 病毒,是因体内已经形成抵抗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是不断下降的
D.以信使 RNA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就可以获得目的基因的一条链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与生物的性别控制有关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有杂合体的基因型XY,雌性体细胞中有纯合体的基因型XX;
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人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⑥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