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生物体内肯定不存在A –T碱基对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大肠杆菌 C.T2噬菌体 D.玉米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 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 转动转换器 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 B.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1.有人分析一种小分子并且可以溶于水的有机物样品,发现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则这一物质很可能是
A.脂肪 B.氨基酸 C.淀粉 D.葡萄糖
6.作物育种的方法有多种。请针对下面两种方法回答问题:
方法1:种子新基因型种子新性状植株良种
方法2: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种苗
(1)方法1称为_________________;方法2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1的“新性状植株”不能都作为良种保留,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2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它形成“胚状体” 的过程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的基本技术手段可称为__________,上述 过程证实了已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
(4)两种方法都能获得新品种,共同原因是利用了生物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_变异 的特性,但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方法1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变异;方法2利 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变异。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市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 。
(2)氮元素和碳元素都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
施加氮肥呢? 。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 。
(4)如果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依存和
相互制约原理,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 。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点: 。
(6)为保护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丰收高产,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 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 ;
② 。
(7)为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农业的纯绿色,治理害虫的最佳方法是采用 。
4.有人把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放在容器内混合培养,观察记录如下图,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这两种草履虫的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
(2)图中表明,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试根据达尔文学说解释:
①大草履虫死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然而在自然界中的一个池塘中,上述现象却不会发生,两种草履虫都能正常生活,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据图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_ ___________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量为___________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 _、___ __。
(3)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
______ __。
(4)生态系统成分中A属于__________,D属于__________。
(5)从理论上说,在研究生态系统功能时,若生态系统中没有 __________成分,其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可以进行的。
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能不能发生C的现象,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1.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 _和 垂体分泌的_____ 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 _调节。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______ _增多,在机体
内通过促进_____ _和___ __过程,以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50.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7kJ·m-2) |
2.50 |
13.30 |
9.80 |
0.28 |
220.00 |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