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下列各项中,关于实验药剂、作用和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实验 药剂 |
丙酮 |
班氏试剂 |
二苯胺 |
生长素(引哚乙酸) |
作用 |
促使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分离 |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
鉴定DNA分子 |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
实验 结果 |
滤纸条上颜色顺序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常温下混合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
水浴煮沸加热时,DNA遇二苯胺染成蓝色 |
形成多倍体无子果实 |
36.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组织作实验材料的是(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DNA的粗提取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35.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高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前方,是因为其在滤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34.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为死细胞 ②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 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3.下图为取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一个处理后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失水和吸水的动态平衡中
B.5的浓度比正常细胞液的浓度高
C.4具选择透过性,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呈紫色的部分是3,该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32.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31.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30.下列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酶是维持菌体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
B.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
C.发酵液pH呈酸性时,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有关酶活性的抑制
29.下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丁物质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也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28.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毫升)几次取样结果如下:
样品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菌体数量 |
32 |
56 |
127 |
234 |
762 |
819 |
821 |
824 |
pH |
6.0 |
4.7 |
5.9 |
4.9 |
5.7 |
5.1 |
5.3 |
5.6 |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样次序:a→c→b→g→f→h→d→e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