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列表比较内容中,你认为有几处错误 ( )
项目 |
植物细胞工程 |
动物细胞工程 |
技术手段 |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
动物细胞培养和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
特殊处理 |
机械法去除细胞壁 |
胰蛋白酶处理,制细胞悬浮液 |
融合方法 |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
典型应用 |
人工种子、杂种植物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培养液区别 |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部分 |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
A.0 B.1 C.2 D.3
43.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的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4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工程中,融合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制备原生质体
B.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C.植物细胞工程中,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采用不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从而获得杂交瘤细胞
41.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但无法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
40.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中的外其他均相同。下面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A.污染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基温度能解决污染问题
39.人体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一旦被致癌因子激活,该细胞将转化为癌细胞。这一事实可以说明原癌基因有下列哪项作用 ( )
A.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调节控制细胞周期
C.未激活前没有转录功能 D.可与抑癌基因相互转变
38.据科技日报消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 )
A.该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一种糖蛋白,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B.该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7.小明将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下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由实验设计中可以知道,小明想研究何种营养对蟑螂发育的影响 ( )
①抗生素 ②维生素 ③蛋白质 ④淀粉
|
甲 |
乙 |
丙 |
丁 |
抗生素 |
- |
0.1 |
0.1 |
0.1 |
维生素 |
0.5 |
- |
0.5 |
0.5 |
蛋白质 |
44 |
44 |
44 |
- |
淀粉 |
66 |
66 |
66 |
66 |
A.④ B.①②③ C.① D.①②③④
36.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原核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不可能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条件的变化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5.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在体外可培养成细胞系
②由中胚层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③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④癌变是细胞原癌基因从激活状态转为抑制状态的过程
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用的“语言”和“文字”
⑥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