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8355  188363  188369  188373  188379  188381  188385  188391  188393  188399  188405  188409  188411  188415  188421  188423  188429  188433  188435  188439  188441  188445  188447  188449  188450  188451  188453  188454  188455  188457  188459  188463  188465  188469  188471  188475  188481  188483  188489  188493  188495  188499  188505  188511  188513  188519  188523  188525  188531  188535  188541  188549  44709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2-15题。

12.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5.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  选举权利   B  集会自由   C  民主监督权   D  行政申诉权

试题详情

40.南水北调工程经长期论证,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终于开工,这说明

   ①认识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②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③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④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37.南水北调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这里体现的最主要的国家职能是     

   A.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全球化

试题详情

36.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为民造福的工程。党和国家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试题详情

29.世博会的举办,将会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加速融合   并全面崛起的最佳时机,“长三角”将被打造成全新的“世博经济圈”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的观点。

试题详情

过程中,上海将实现城市功能的再造、产业能级的提升、市民素养的提高和区域环境的优化,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8.要实现上述目标,上海应向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发展,形成名商富贾近悦远来的繁盛格局。请以你的理解,用不超过20个字概括上海城市的主要功能                        

       。要具备这些功能,上海未来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把发展第       产业作为重点。

试题详情

6.该事例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观念更新。这里主要是指   

   A.自主自立观念         B.平等互利观念

   C.追求效率观念         D.追求公平观念

第Ⅱ卷(共69分)

   第II卷从28小题到56小题,本卷中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试题详情

5.两个青年的不同命运说明                      

   A.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    B.机遇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

   C.偶然性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D.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因素

试题详情

4.右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一座雕塑,这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和合作与交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