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8359  188367  188373  188377  188383  188385  188389  188395  188397  188403  188409  188413  188415  188419  188425  188427  188433  188437  188439  188443  188445  188449  188451  188453  188454  188455  188457  188458  188459  188461  188463  188467  188469  188473  188475  188479  188485  188487  188493  188497  188499  188503  188509  188515  188517  188523  188527  188529  188535  188539  188545  188553  447090 

5.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说明           

     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②国家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应体现商品经济的交换关系

     ③国家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应尊重与保护公民财产权

     ④在任何时候公民私有财产都神圣不可侵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共78分)

试题详情

4.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地全体代表认真广泛的审议,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表明

     A.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体

     C.不断完善宪法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D.全国人大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试题详情

3.李斌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立志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实现人生的应有价值。为此,我们一定要                        

   ①考上名牌大学                 ②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成才方向

   ③选择热门专业                 ④把个人机遇与国家、民族机遇联系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2.由于李斌的品牌效应,上海液压泵厂近年来接到了大量定单,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相继找上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加12.6%。这说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③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要素

   ④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结合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1.李斌现象说明了,在什么是人才的表述上,下列最恰当的是        

   A.人才是指极少数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B.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得过奖的人

   C.人才是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

   D.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试题详情

40.(30分)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

      中共中央1942年通过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地主中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

(1)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5分)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5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238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6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还应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就增加300亿元以上。目前农业收入偏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不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已达3 : 1,我国仅为0.6 : 1;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部农产品的80%以上,我国尚不足40%。

(3)根据材料三,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10分)

试题详情

39.(30分)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自1996年至2003年,我国耕地净减少约670万公顷。2003年人均耕地约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0%。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随着土地的多样化开发,保护耕地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关专家指出,基本农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依靠,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图6  1989-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

(1)简要说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趋势。(10分)

(2)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10分)

(3)试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保护耕地对保证粮食安全的意义。(10分)

试题详情

38.(38分)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40个地(市),181个县,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1.65亿。耕地面积133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7.3%。自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数百年来洪、涝、旱、风暴湖灾害给淮河流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淮河的综合治理。

   材料一

      1998年后,中央政府运用多种形式筹集治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仅中央投资每年就达20亿元。由于运用了国债等新的筹资手段,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一批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多年的关键项目得以重新上马。

   材料二

      水利专家说:这些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是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运用国债等筹资手段在治理淮河中发挥的作用。(13分)

(2)结合材料二中淮河流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13分)

(3)淮河治理应走依法治水之路,简述依法治水的基本要求。(12分)

试题详情

35.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在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试题详情

34.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

     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是多数人的习惯想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