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材料二:人均拥有水资源及每万元GDP耗水量比较 (单位:立方米)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水平 |
人均拥有的水资源 |
2200 |
8952 |
18245 |
3357 |
8900 |
每万元GDP耗水量 |
5045 |
514 |
387 |
288 |
1344 |
(1)根据上述材料,某市二中高三(4)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
(2)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该市许多企业都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加工型企业,耗水量大。有的企业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且管理不善,浪费严重。有的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另外,据该市市政公用局的有关人员反映,该市水价多年来未作调整,这不仅影响了自来水公司设备的更新,也使一些人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经济学角度,就如何节约水资源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3)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4)节好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3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
(1)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在“十一五”期间为什么仍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2)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贯彻哪些唯物辩证法 的思想?
37.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 五、论述题(17’)
36.要依法执政,就要做到由共产党立法,并带头执法和守法。
35.2006年1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按照这一新的起征点,小王每月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500元。对此小王很有看法,认为国家应取消此税。
(1)假如让你去说服小王,请列出你的谈话提纲。(4分)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你认为国家应怎样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5分)
34.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在谈到安理会改革时,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联合国效率,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联合国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应该重点推动联合国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安理会改革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让更多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
结合材料,请回答:
(1)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当前影响联合国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分)
(2)我国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主张体现了我们怎样的外交政策?(4分)
33.“工欲善其事”,不仅要“利其器”,而且要“利其人”。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引起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C.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事情的成败决定于主观努力
31.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后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一斗争过程表明
A.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C.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必然引起质变
D.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30.2006年元旦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中国政府网的开通
A.有利于公民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B.反映了我国政府开明、民主的新形象
C.表明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D.表明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