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8514  188522  188528  188532  188538  188540  188544  188550  188552  188558  188564  188568  188570  188574  188580  188582  188588  188592  188594  188598  188600  188604  188606  188608  188609  188610  188612  188613  188614  188616  188618  188622  188624  188628  188630  188634  188640  188642  188648  188652  188654  188658  188664  188670  188672  188678  188682  188684  188690  188694  188700  188708  447090 

火锅是重庆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金字招牌,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劫难。据此回答9~10题。

9.重庆火锅一向以麻辣鲜香而著称,它的底料主要成分是牛油,而一些生产火锅底料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竟然使用石蜡这种化工原料来代替牛油。消息一经传出,北京、浙江、河南、湖北等地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纷纷对来自重庆的火锅底料亮出黄牌,一律封存,等待检验。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事件将给重庆火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表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无形资产,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  ③不法厂家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  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事发后,重庆火锅协会召开紧急会议,集体声讨那些给行业抹黑的不法分子,会议最后研究决定与供货的底料厂家签订“责任状”,一旦其供应的底料出现质量问题,将立即实行“终身出局”制。这说明

A.火锅协会在积极地履行国家职能

B.火锅协会的行动有利于挽回公众消费的信心

C.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D.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试题详情

2005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到了较长时间的强降雨的袭击。中央气象台虽然作了准确的预报,但是这次强降雨还是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表明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C.事物的现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中央气象台准确预报了这次强降雨,有关方面作了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情损失。这说明

A.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

B.规律具有客观性,事物变化无常

C.人们能够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

D.人的意识可以决定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方式

试题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差距拉大。据此回答4~6题。

4.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体现了

①国家由过去重视积累转到重视消费  ②国家重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③我国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应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必须坚持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分配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③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④在国民收入分配上,中央与地方必须做到完全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针对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国家应

A.加大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力度

B.没收过高收入,坚持共同富裕的政策

C.引进竞争机制,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D.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试题详情

为确保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税务局继续加强税务协作,加快落实出口退税进度。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表明,国家采取出口退税措施是为了鼓励企业

A.增加出口           B.减少进口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产品质量

2.国家加快落实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出口稳定持续增长。这体现了

A.国家直接控制经济,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3.国家通过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确保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从哲学常识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国家正确履行了其经济职能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我国对外贸易是顺差状态        D.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试题详情

29.(21分)材料一:2005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文件”。

材料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收。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进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政治现象?(6分)

(2)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9分)

(3)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道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6分)

试题详情

28.(11分)2005年4月,“中部崛起”研究会在武汉召开,有关“中部崛起”的热议升至高峰,并成为中部省份战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中部的问题在于迫切需要一个“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而湖北省具有相当的优势和潜力当“中部崛起”的龙头。

(1)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对中部崛起的作用。(5分)

(2)从哲学角度看,重视中部崛起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试题详情

26.(9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三友集团成立以来,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确立并贯彻实施了“诚信是灵魂,质量是根本”的经营理念,成为全国520家重点国有企业,全国纯碱行业的排头兵。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诚信是灵魂”。(4分)

(2)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质量是根本”。(5分)

试题详情

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此回答23~25题。

23.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提请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体现了

A.我国依法治国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B.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C.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

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24.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

B.保持台湾的繁荣稳定

C.防止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D.保护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

2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利于①打击“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②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③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  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扩大就业是这次人代会上代表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18~22题。

18.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下面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就业的增长

B.发展经济是改善就业的根本途径

C.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结构趋向合理

D.经济增长越快,就业率越高

19.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近年来就业歧视现象却成为困扰劳动者、求职者的一大难题:性别歧视、户口歧视、相貌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就业领域中的上述歧视现象①侵害了求职者公平竞争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有序  ③妨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④会导致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有着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原因,但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法律上的空白,使许多求职者在遇到歧视、权益受损之际投诉无门,也给个别企业和单位进行实际上的歧视以可乘之机。可见,要消除就业歧视,就必须

A.规范劳动力市场

B.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D.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21.消除就业歧视现象,还必须通过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这是因为

A.人的素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B.主观因素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C.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利于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

2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主要是为了

A.调整经济结构

B.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

C.实现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D.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