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某校高三(2)班的学生对江苏私家车的发展情况很感兴趣,并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材料:
材料一:
年份 |
年增长(万辆) |
年增速(%) |
2003 |
8.16 |
45.8 |
2004 |
12.4 |
48.7 |
2005 |
19.22 |
53.33 |
材料二:江苏私家车拥有量的区域性倾斜很明显,作为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市,私家车发展最为迅猛。
(1)请你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经济信息。(6分)
(2)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我国从2006年4月1日起对消费税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能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瓶颈的今天,新消费税在原来汽油和柴油两个税目基础上,对石油制品的消费税征收范围大大扩展,对2.0以上大排量汽车,调整征收最高达20%的税率。
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简要说明我国消费税调整的必要性。(6分)
(3)经过调查分析,同学们认为,作为一个负责的社会公民,必须牢固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于是大家决定利用假期去市中心广场搞一个宣传活动。
请你拟定一个相关的主题和活动形式。(4分)
(4)调查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入世后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不断下调,到目前为止已降至25%。该班同学小王的父亲计划购买私家轿车。
请你结合同学们调查的材料给小王的父亲提两条建议。(4分)
38、材料一:传统的发展观片面地追求GDP的发展速度,人类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可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窄;痛定思痛,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对环境的保护。为此,我国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此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材料二:目前,中央考查地方政府的功绩,不在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依据,而是要充分考虑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对资源的保护程度和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程度。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违反环保法的行为,包括签发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定,对辖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处理不当,支持、放任污染严重应该或已经限期治理、关闭、停产停业的企事业单位或项目恢复生产经营,对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不当,对环保部门依法行政进行干扰、限制、阻挠,授意、指使、强令环保部门违反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予以批准,对不符合要求的污染设施予以验收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9分)
(2)运用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知识,联系材料二说明我国应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8分)
37、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36、在我国,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35.过高的房价让普通百姓难以承受。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高住房贷款利率0.2%。5月国务院出台了治理房地产市场的8条措施,其中之一是要进行房地产税费改革,使拥有多套住房者背上沉重的税负,另外,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供应量,实行地区行政首长负责制。
(1)房价上涨过快,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
34.继教育部之后,2006年江苏教育厅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签署了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开展社会交流合作的协议。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确定研究课题、收集资料,制定行动方案,接受听证等过程,不但有利于活化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确立权利和义务观念。
(1)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应坚持哪些原则?
(2)某班就某社区存在的乱倒垃圾、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依据国家制度的有关常识,你认为该班同学可通过哪些渠道反映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并简要说明理由。
33、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我国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
A是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D有利于间接调节收入分配
卷Ⅱ 主观题(75分)
32、在我国,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
A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D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31、企业间的重组兼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亮点。近几年,光大集团、青岛啤酒、海南航空、万科房地产、达能集团等众多企业频频成为新闻热点,动辄上亿元的兼并案屡见不鲜。企业兼并 ( )
A核心是淘汰落后企业 B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益
C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D可以消除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0、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六年时间实现六次突破,发射一次,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这说明
A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