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9116  189124  189130  189134  189140  189142  189146  189152  189154  189160  189166  189170  189172  189176  189182  189184  189190  189194  189196  189200  189202  189206  189208  189210  189211  189212  189214  189215  189216  189218  189220  189224  189226  189230  189232  189236  189242  189244  189250  189254  189256  189260  189266  189272  189274  189280  189284  189286  189292  189296  189302  189310  447090 

34.最近一个时期,陈水扁公然叫嚣“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这是陈水扁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因为(   )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007年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回答31-33题。

31.国务院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说明                (   )

   ①政府工作要接受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批评和监督

   ②政府为民主监督提供条件,畅通渠道

   ③各民主党派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④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财政支出安排的数字前均增加了“拟”字。增加这个“拟”字                  (   )

   A.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对国家事务有决定权

   B.体现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尊重

   C.说明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表明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3.温家宝总理在座谈会上讲,2006年政府降耗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心里很不安。但我们确定的5年内降耗减排的目标坚定不移,一定要完成。要完成降耗减排的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处理好             (   )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试题详情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盲目追求大草坪、宽马路、大广场,热衷于规模宏大的造城运动。回答27-30题。

27.越来越多的人感叹: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市变得越来越相像,那种具有自己历史和文化痕迹的城市越来越少。这种看法强调           (   )

   A.事物的共性比个性重要      

B.事物的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个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丰富多彩的原因

28.“千城一面”暴露的是城市继承文化的乏力,创新地域文化的无术。一个城市要具有个性和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入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  ②事物发展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不要重复别人做的事情   ④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城市“千城一面”的原因是跟风攀比、贪大求洋,实际是公共财政的铺张浪费,而各级人大有为人民管好公共财政的责任。为此人大可以履行的职责有    (   )

   ①制定法律完善预算程序        ②听取审议政府所作专项工作报告

   ③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④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监督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地方经济的发展,让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财力可以支配。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支出                 (   )

   ①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③代表着可以支配的商品        ④可以形成货币的购买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比2005年增加3.6个百分点。回答24-26题。

24.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国家可以采取的调控措施是        (   )

   A.商业银行根据国家要求调整信贷结构

B.把好信贷闸门,提高贷款利率

   C.增加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D.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加快货币回笼

25.国家之所以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进行调控,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有可能导致                (   )

   ①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②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引发金融危机

   ③通货紧缩,国内消费需求不旺     ④能源环境压力加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增速太快、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说明                 (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

   ②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重视事物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④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试题详情

40.(30分)山东是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1)近代历史上山东饱受帝国主义侵略。1914年日本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简述中国为了收回山东权益进行了哪些斗争。(7分)

  (2)现在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其水果、蔬菜和水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产品面向日、韩市场。试分析其发展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10分)

      现代制造业一般是通过航运大进大出,港口“口”的大小是关键,它决定了一个区域物流量的多少。没有大的港口,产业发展不起来;没有产业作基础,城市群也就发展不起来,区域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渤海、黄海岸边,几大城市群都在角力国际航运,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沿海港口群,也力争在东北亚港口竞争中先声夺人。

  (3)分析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谈谈几大城市群角力国际航运的意义。(7分)

  (4)分析材料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6分)

试题详情

39.(28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长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①说明建国以来农业对于工业发展所作的贡献。(6分)

   ②简述苏联经济建设中,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6分)

      为促进社会和谐,北京市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交通和医疗问题。随着北京经济发展,200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1.5%。今年,北京预计安排财政补贴40亿元,对使用公交IC卡乘客给予打折优惠;同时,实施医保新举措: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负担;将肝移植术后抗排导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纳入报销范围,以减轻危重症患者的医疗负担。

  (2)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6分)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读“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图”(图8),说明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主要环境问    题。(4分)

   a                  ,b                 

c                  ,d                 

   ②简述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共性原因。(6分)

试题详情

38.(33分)

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居民个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8%下降到现在的52%。2001年后,尽管整体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但劳动者的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却越来越低,同时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材料二  中共中央专门就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召开会议,强调收入分配改革方针:“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简称为“提低、扩中、调高”。当前,政府在调整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征收个人所得税等理顺分配关系方面,强调首先要“提低”。

材料三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预期2007年消费增长将创新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做答(10分)

政府解决材料一揭示的问题应采取的行政手段具体有:           

为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在税收方面,采取            

在材料二中,党和政府理顺分配关系的方针是“提低、扩中、调高”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             

材料三体现的经济学道理主要是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其目标是       

                              

  (2)结合材料二,用联系的观点谈谈我是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12分)

  (3)请分析材料二中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政治学依据。(11分)

试题详情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回答33-35题。

33.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内涵才能永葆生机。因此,文化创新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综合国力的时代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

  A.“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B.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人民群众的灵感和智慧

34.文化作品的文化意义与经济效益相悖的情况历来存在,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常常“叫好不叫座”。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

  A.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国家的扶持引导

  B.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

  C.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叫座”是关键

  D.文化产品的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35.“文化低保”将是未来数年间考量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词。“文化低保”是指通过政府投入,保障和实现低收入居民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措施。关注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   )

   ①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②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体现了国家保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试题详情

32.图6中,该领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

  A.认识具有片面性

  B.看问题没有分清主流与支流

  C.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没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