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4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要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1) 请你写出“八荣”的具体内容。(2分)
(2) 根据上题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说明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
教育部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3) 说明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到“知行统一,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哲学依据。(6分)
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他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4) 看了洪战辉的事迹,请你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想。(3分)
在学生和校园中存在着许多违背“八荣八耻”的现象。如,一些同学认为,考试作弊不被发现是本事;超前消费是时髦;吃不完的东西乱扔是潇洒;参加公益劳动是傻瓜等。这些不良的现象也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5) 请你针对上述现象并结合洪战辉的事迹,策划几种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3分)
27. (13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中央做出“两个趋向”的论断正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中央做出“两个趋向”的论断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6分)
(2) “两个趋向”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工农关系和城乡的关系。根据“两个趋向”,说明“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关系”。(4分)
根据“两个趋向”,我国在新阶段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 说明实行这一方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3分)
26. (13分)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作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 从哲学上说明加强自主创新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3分)
(2) 说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哲学依据。(4分)
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这些新的理论和实践正在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3)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如何体现了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6分)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回答23-25题。
23. 从老子的“小国寡民”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是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理想社会,但是这种追求无法实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 矛盾是普遍存在和客观存在的 B. 矛盾到处都有,是无法解决的
C.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D. 理想高于现实,不能转化为现实
24.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
① 由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决定的 ② 在人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中实现的
③ 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支配的 ④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④
25.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从哲学上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
A. 改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 保持矛盾的同一性,消除矛盾的斗争性
C. 抓住主要矛盾,放弃次要矛盾 D.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正确的解决矛盾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005年11月11日,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诞生。(见下图)回答20-22题。
20. “福娃”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 喜爱的动物形象。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这说明
①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② 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③ 艺术是不依赖于原型的主观创造 ④ 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1. 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福娃”向世界各地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这体现了
①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④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2. 这五个福娃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中国古代就有“五行说”。中国古代五行说,是把“金、木、水、火、土”看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是 的哲学观点。
A. 客观唯心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回答17-19题。
17. 从“神舟一号”试验成功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表明
① 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培育和发扬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体现了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C.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9.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完全处于和平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事业与和平事业的贡献。“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是
A. 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B.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C.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D.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
2005年10月15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回答15-16题。
15. 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成功地破解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B.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C.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D.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6. 青藏高原是世界巨川大河的发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建设单位竭尽全力保护高原生态环境,这样做是
① 尊重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 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③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④ 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中俄两国领导人决定于2006年和2007年互办“国家年”活动。2006年3月21日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活动在北京隆重开幕。回答13-14题。
13. 举办上述活动有利于
① 推动两国密切合作与共同发展 ② 推动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③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 上题结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 世界物质性原理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辩证的否定观 D.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
2006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回答11-12题。
11. 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当代中国,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 ,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扎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
① 高尚的人生理想 ② 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③ 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 ④ 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 成为创新型人才要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这是因为
A.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B.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C.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结果的过程
D. 追求的志向和勇气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在我国,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回答9-10题。
9. 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超过99%。因此,由“规划”代替“计划”表明政府更加
A. 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0. 由“计划”变为“规划”体现的哲理是
①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②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④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特点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