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6分)
材料一:青藏铁路在其建设过程中,国家给予高度关注,采取许多手段予以调控,致使青藏铁路的修建符合各项标准,得以顺利完成。
材料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无疑让神秘的西藏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旅游者眼中的焦点,也由此引发了西藏旅游的热潮。青藏高原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后的一片净土”,青藏高原旅游热的到来,必然伴随着前所未有开发力度,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更增添了一份环境的远景隐忧。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市场条件下,青藏铁路的修建国家为什么要予以调控。(10分)
(2)你认为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6分)
27.(10分)
材料一:200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亮点,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如子女上学、看病难、住房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什么问题?(4分)
(2)上述材料揭示了人大代表的哪些权力?(2分)你认为人大代表如何才能做到反映百姓心声、为老百姓办事?(4分)
26.(12分)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和农村也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同时也有一些人或为了追赶潮流或过分追求与众不同或为了撑面子搞攀比等进行了不合理的消费。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则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生产和消费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分)材料二反映了人民的消费心理有哪些?(3分)
(2)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二谈到的问题?(7分)
25.下列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政党制度既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又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又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相适应
C.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
应
D.我国的政党制度决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又决定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政体
|
24.对满足社会需要而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不能“缺位”,主要是说 ( )
A.政府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B.政府要事必躬亲,把所有的事情都管好
C.政府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有些方面政府可以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能
23.一位企业家告诉他的员工:“不要光看钱,那只是一种有形的东西,而企业形象的扩大,位置的提高,那才是我们永久的财富。”这主要说明 ( )
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唯一决定因素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C.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获得较好的信誉
D.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要以创造精神的财富为主
22.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这表明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
A.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
B.主张各种文明制度之间应该互不干涉,互不交流
C.坚持各种文明制度求同存异,彼此尊重
D.主张各国之间应放弃利益和观点的冲突,寻求共同发展
21.我国所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因为 ( )
①实施科技创新是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能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
④科技创新决定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②④
20.有人把党的执政新理念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由此可以看出 ( )
A.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B.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近年来,私营企业家不仅频频出现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名单中,有的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吸收私营企业家入党 ( )
①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和宗旨
④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