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9414  189422  189428  189432  189438  189440  189444  189450  189452  189458  189464  189468  189470  189474  189480  189482  189488  189492  189494  189498  189500  189504  189506  189508  189509  189510  189512  189513  189514  189516  189518  189522  189524  189528  189530  189534  189540  189542  189548  189552  189554  189558  189564  189570  189572  189578  189582  189584  189590  189594  189600  189608  447090 

4.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担忧地说:东部都快看不到连片的土地了!有地方官员希望中央能放宽地方土地政策,温总理坚决的回答,耕地保护这根红线决不动摇,否则,子孙后代要没饭吃了。上述观点主要体现了                     (   )

    ①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 

    ②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③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A.①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3.科学泰斗,教育宗师严济慈提出:“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体现的哲理是(   )

    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③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2.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国务院根据建议制定纲要草案,再由全国   人大审议通过。这表明                                   (   )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B.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

    C.全国人大与国务院是互为监督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要接受全国人大的领导

试题详情

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   )

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是唯一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9.(18分)材料一:近年来,关注民生在山东省上下渐成强音。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把关注民生放在首位”、“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在各市相继召开的党代会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普遍成为“执政纲领”:济南“发展省会经济,努力改善民生”、烟台“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淄博“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济宁“建设民生殷实新济宁”……提法、指标虽有不同,但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却是共同指向。

  (1)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材料二:近年来,济南市某区注重选择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施三大举措解决民生问题,有力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三大举措是:拓宽一条路--力抓就业再就业工程建设,拓宽民生之路。该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构筑一张“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全面实施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安装一道“阐”--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体系。2006年,该市建立教育救助制度,为11 540名困难家庭学生减免了学杂费;建立住房救助制度,解决了1万多户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该区上述做法的合理性。(6分)

   材料三:济南市 全面实施振兴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不仅要在3年内把农村中小学由1 000处整合为954处,而且2007年将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请你就“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6分)

试题详情

28.(12分)材料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然而对全国近6 500万色障者来说,由于不能区别颜色,过马路却不那么方便。这一世界难题被济南某中学高三学生小潘破解。小潘的脑海中闪出一个想法:能否发明一种色障者也可识别的交通信号灯?小潘利用光的闪烁和图形来方便色障者,发明了这种交通道路信号灯。他通过改变电路,在红灯中加“X”图形,在黄灯中加“-”图形,绿灯保持不变。红灯亮时“X”同时闪烁表示禁行,黄灯亮时“-”同时闪烁表示等待,绿灯不变表示通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评上获得最高奖--“最佳国际优秀项目奖”。

  (1)运用辩证法知识分析小潘发明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材料二:为了增强自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2月5日济南召开了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制定并公布了《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确定了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请你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出三条有价值的措施,并说明每条措施的哲学依据,填到下列表格中。(6分)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措施
提出措施的哲学依据
 
 
 
 
 
 

试题详情

27.(10分)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老军医华益慰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他一生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尽可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直至70岁高龄。每年还做100多台手术,直到躺倒在病床上。他明知自己患了癌症,还如期履约为一位患者手术……华益慰当选为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最近,一首《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在互联网上传唱:“你用那阳光的无私,写下生命的壮美。虽没有驰骋疆场,你却功名永垂。”

  (1)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如何理解华益慰“用那阳光的无私,写下生命的壮美”?(5分)

  (2)结合华益慰的事迹,说明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分)

试题详情

26.(10分)山东某地区的领导认为,要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经济发展,环保先行”的路子,他们决定造林蓄水,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本地支柱产业;同时提出,发展旅游业不能走其他地区人文景观破坏自然景观的老路,而要创造性地开发本地旅游资源,搞旅游观光、特色购物、民俗文化一条龙旅游服务。为此,他们和省内著名大学联合开发本地自然景观,走内引外联之路。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地区是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4分)

  (2)从哲学角度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6分)

试题详情

25.一位外国大使在参观《伟大的壮举光辉的历程》展览后说:“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让这么多战士离别家人,在不知道结局会怎样的情况下,不说放弃!”这位大使的感慨说明(   )

    A.人的信仰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C.人生价值观一旦形成是不会改变的  

    D.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

2,4,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车。回答23~24题。

23.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在“生命禁区”实践了“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的无悔誓言。这说明                      (   )

    A.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B.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C.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4.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如我国曾出现过“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今天又出现了“青藏铁路精神”。这说明                                (   )

   ①社会意识并不具有稳定性          

    ②不同时代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