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9500  189508  189514  189518  189524  189526  189530  189536  189538  189544  189550  189554  189556  189560  189566  189568  189574  189578  189580  189584  189586  189590  189592  189594  189595  189596  189598  189599  189600  189602  189604  189608  189610  189614  189616  189620  189626  189628  189634  189638  189640  189644  189650  189656  189658  189664  189668  189670  189676  189680  189686  189694  44709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些关键词语和新提法引起了人们强烈关注。回答33~34题。

33.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表明(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同一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外,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还包括             (   )

   ①选举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32.截止2007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了1.3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   )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C.想问题、办事情应善于抓住要点     D.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试题详情

31.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   )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3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试题详情

29.下图的这幅漫画,从辩证法角度启示我们  (   )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试题详情

28.下列古训名言与下边漫画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

    D.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札记》)

试题详情

27.“梅雪争春不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偷梅一段香。”下列说法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试题详情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据此回答23-26题。

23.我国的“嫦娥”绕月计划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3年多,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多见的,是对难度、创新、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的结果,是符合我国国力、国情的一个恰当选择。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原理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4.“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后,在一个椭圆轨道运行,卫星既不会到近月点被月球吸引而撞向月球,也不会在飞向远月点过程中因离心力而脱离月球轨道,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于是,科学家们呼吁加强对月球的研究,为人类造福。上述材料中,俄罗斯科学家对月球有新的不同认识。这表明(   )

   ①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②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知识构成是影响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重要因素

    ④认识的目的就是发现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入登月的梦想。从哲学上看,这一标志说明(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B.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家的创意

    C.这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D.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规律的制约

试题详情

  2007年12月3日~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确定2008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据此回答20-22题。

20.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好”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性不断提升。这种转变表明我国(  )

    A.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点速度和效益

    C.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D.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21.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的变化,是(   )

   ①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    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

    ③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④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根本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做好2008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的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这“四个协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                    (   )

   ①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9.随着经济增长,上海的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线、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也在增长。2001年最低工资标准线是490元,2007年已调整到840元,城镇低保标准历经10次调整后,从1993年的120元提高到目前的350元。这表明:                  (   )

   ①生产水平决定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

    ②经济增长与社会各类人员的收入同步增长

    ③经济发展成果,应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④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