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9623  189631  189637  189641  189647  189649  189653  189659  189661  189667  189673  189677  189679  189683  189689  189691  189697  189701  189703  189707  189709  189713  189715  189717  189718  189719  189721  189722  189723  189725  189727  189731  189733  189737  189739  189743  189749  189751  189757  189761  189763  189767  189773  189779  189781  189787  189791  189793  189799  189803  189809  189817  447090 

33.《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要引导农民,扶持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简要说明,建设新农村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

试题详情

32.辨析:新事物是在全盘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分)

试题详情

31.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和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明确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必要性。(9分)

试题详情

3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20多年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却一分不要。他对自己很“抠”,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台亲戚赠送的旧彩电,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吴如的事迹体现了                                    (   )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价值追求

    C.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

  D.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2,4,6
 
二、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试题详情

29.《人民日报》指出: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其哲学依据是    (   )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客观条件制约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试题详情

28.“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

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句话表明            (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的性质由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  

    D.社会存在是不断变化的

试题详情

27.1994年曾有一美国人发出这样的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有一个中国人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不仅养活了中国人,还养活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这说明                 (   )

    A.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B.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C.创新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D.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变革

试题详情

26. 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有                   (   )

    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好钢用在刀刃上                ④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5.下列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④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4.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但也被少数不法分子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②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③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④应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