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②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③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④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几年,我国兴起一股“国学热”,但这股“国学热”却变了味。据此回答25-26题。
25.我国重视传统文化,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说明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人们对过去的反映仍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C.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D.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
26.漫画反映出
A.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拜金主义价值观
B.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存在着矛盾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D.对利益的追求必然导致拜金主义
24.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是
A.培育“四有”公民 B.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C.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D.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2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要,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这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D.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1.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0.《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19.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