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成功的实现了中国书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融合;吉祥物福娃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金镶玉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的材质组合而成,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以“玉”比“德”的价值观、荣誉观;“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文化角度看,北京奥运会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舞台。”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简要评析。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的成功设计,对实现文化创新有哪些方法论启示?
34.材料一:劳动保障部的统计显示,1995--2006年的12年中,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13.5倍,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5.4倍,这些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四次审议之后,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劳动合同法(草案)》。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简析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特点在上述立法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33.“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对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闵恩泽--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的推荐词。这给我们的启发是 (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每个人都在推动着历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
32.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人类历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只有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才能向前发展
C.只有坚持辩证的否定,才能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1.唐代刘禹锡说:“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这句话主要说明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是永恒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30.蜗牛慢慢地往葡萄藤上爬,被甲虫看见了。“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我知道。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主观想象比客观事实更重要
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 讨论稿)C.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D.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29.“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准能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名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整体的性能对部分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C.领袖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8.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007年10月24日,满载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回答26-27题。
26.“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表明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灭规律
B.规律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C.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改变和利用它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7.在回答为什么我国“嫦娥一号”能首发成功这一问题时,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别人感冒我吃药”,这就是说别国的卫星一出事,我国航天人就研究,把很多问题提前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这说明 ( )
A.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D.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 ( )
①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
②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③它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④④
B 党它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