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①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③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④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近年来,“绿色”作为一种消费时尚而倍受推崇。吃绿色食品、用绿色产品、做绿色家装的“绿色消费”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和追求。据此回答27-28题。
25.国家物价主管部门提示消费者:猪肉价格已经到顶点,这种状况不会维持太久,消费者大可不必对猪肉价格的上涨过于担心。物价主管部门的提示有其合理性,主要依据在于( )
①供求和价格相互制约 ②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这一轴心 ③居民的收入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④保持物价不变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4.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居民享受改革成果日益广泛。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利息税不计)( )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2.试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40.(18分)材料一: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口平均水平的比重 |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
||||
石 油 |
天然气 |
美 国 |
日 本 |
美 国 |
日 本 |
法 国 |
8.3% |
4.1% |
26.9% |
11.5% |
4.3倍 |
11.5倍 |
7.7倍 |
材料二: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靠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发展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6分)
(2)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靠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请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这三个方面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39.(22分)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0多的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是由于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的存在,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0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依据。(12分)
38.(12分)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一大亮点就是:除春节放假3天不变外,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各放假1天,国务院有关负责人在解释增加传统节日假期的原因时说,就是要增加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使传统节日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阵地。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使传统节日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12分)
23.“君住长江头,我位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这一首被修改的古诗,反映近年来频频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目前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流域法》等相关法律,便于解决资源的边疆性和管辖权断裂造成的一系列行政执法矛盾,这表明( )
A.有法可依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前提
B.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C.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实施法律监督
D.环境保护需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尤其是政府、公务员的法律意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
22.在我国,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