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了大量的古语和诗文,得到了中外记者的好评。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根据全文意思,“事不避难”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是普遍的
B.客观条件的制约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的向前的
D.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6.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它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体现了: (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
C.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4.上海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 )
①系统是由彼此独立的诸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这激怒了当时一直把牛顿力学理论奉为绝对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地说:“如果我错了,只要一个证明就够了,何须100个呢?”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12.从英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到利用上皮细胞克隆出牛,再到今天科学家可以利用原位干细胞再造器官组织,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性活动
1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表明了 ( )
A.实践的重要性 B.对待事物耳闻就行
C.要认识事物的规律 D.对待事物要亲眼去见识
10.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 ( )
|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9.“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 )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8.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 ( )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7.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
6.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