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0730  190738  190744  190748  190754  190756  190760  190766  190768  190774  190780  190784  190786  190790  190796  190798  190804  190808  190810  190814  190816  190820  190822  190824  190825  190826  190828  190829  190830  190832  190834  190838  190840  190844  190846  190850  190856  190858  190864  190868  190870  190874  190880  190886  190888  190894  190898  190900  190906  190910  190916  190924  447090 

31.爱因斯坦说:“我评价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有一个标准,即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A.自我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B.实现人生价值决定于客观环境的好坏

C.不应把个人爱好、兴趣作为奋斗目标   D.考虑个人利益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

试题详情

30.“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试题详情

29.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论断说明  ①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⑤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试题详情

28.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③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④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一切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的钥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7.许振超把“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和“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作为座右铭。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扎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关键部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6.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这是因为

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C.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见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试题详情

25.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在哲学上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类,这两大类是指

A.物质与意识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D.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试题详情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下列能准确反映二者根本分歧的选项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B.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试题详情

23.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2.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