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078亿元,增长26.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090亿元,增长21.5%。据此回答18-19题。
18.偏高的投资率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
A.积累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C.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要相一致
19.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会导致
①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②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
③货币流通不畅 ④银行的金融风险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们投资的渠道。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④是家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假如你家中有10万元。家里人正在商量到底买车还是买股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会建议买车而不是买股票
A.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提高
B.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下降
C.汽油价格下降,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
D.汽油价格攀升,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
2007年5月下旬,江苏太湖无锡市水域蓝藻集中暴发,“蓝藻污染”使无锡城区的自来水变绿发臭。无法正常饮用。回答13-14题。
13.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后,为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江苏省政府免费向困难居民 提供纯净水。居民获得的纯净水
A.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4.据有关专家分析,江苏太湖无锡市水域蓝藻集中暴发与江苏无锡地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对企业经营者的启示是
A.要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B.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C.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D.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12.2007年5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在成都发布企业责任报告,这是川内企业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①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依法纳税 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标 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07年7月以来。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洪水,汛情严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十分严峻。截止到2007年7月12日安徽全省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4.6亿元。据悉,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1.59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产补助费,帮助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安徽等5省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政府对受灾群众发放的生活补助费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A.社会保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救济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回答9-10题。
9.《物权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民营企业资产进行保护,并与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平等保护,这充分说明
①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得到法律的支持
②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
③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所有的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都是平等的
④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物权法》的制定实施为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要充分树立物权观念和尊重财富的意识,必须保护私人财产权。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城管部门不能随意砸毁违章摆摊设点商贩们的财物
B.城管部门无权管理和处罚违章摆摊设点
C.警察执行公务时可随意进入私人住宅
D.警察执行公务时不能进入私人住宅
8.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让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除了利息收入,下列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是
①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 ②从股票升值中获得的收入
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的收入 ④出租房屋获得的收入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7.劳动合同制度在我国实行十多年,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劳动合同短期化等问题凸显,新的用工主体和形式不断出现,2008年1月1日实行的《劳动合同法》针对这些新情况。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出台《劳动合同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手扩大就业 ④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