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①调节生产 ②刺激消费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自从货币产生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 )
A.铸币 B.商品货币 C.纸币 D.黄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有 (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
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1.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3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成功地拦截了两次云雨。这两次消雨,是针对在北京的西侧和西南侧有降水云团向北京境内移动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试从人与规律的关系角度分析“人工消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32.据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在年初罕见大雨雪袭击半个中国前,国务院已经批准“气象灾害与预警工程”可行性报告。在未来3到5年时间,我国将建设监测权威、反应灵敏、行动有效的气象灾害与预警工程。
结合材料从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抗灾不由天”。
31.赫拉柯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请对两人的观点加以评析。
30.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 “知屋漏者在宇下 , 知政失者在草野。 ” 这句话表明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 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Ⅱ卷
29.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
能认识到什么程度。”这说明 ( )
A.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与客观条件的发展是同步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人们在每一层次上获得的认识都是认识发展中的一个终点
D.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实践条件制约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一些企业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采取裁员或成批解除劳动合同等规避行为。专家认为对《劳动合同法》的规避行为成为完善劳动合同法律的推动力。这说明 ( )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D.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