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严重“非典”疫情考验的中国人民,2009年初遭遇了又一场异常严峻的挑战。在这次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夺取了抗灾救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4.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23.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表明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索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2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
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21.2006年是“中国饿罗斯年”。5月1曰,“中央大街俄罗斯文化节”在哈尔滨开幕。为扩大中俄文化交流合作,本次文化节在历时5个月的活动时间里举办了中俄艺术作品展、俄罗斯绘画作品展、俄罗斯民乐巡展、俄罗斯歌舞表演、俄罗斯老电影回放、俄罗斯餐馆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多领域展示俄罗斯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及中俄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下列对上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②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
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9.目前,世界上有各市地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
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
18.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17.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
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16.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围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
C.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