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经历探究物体浮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 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1、 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上浮与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4、生活 物理 社会 打捞中山舰和高空探测气球
⑴指出打捞沉船的原理:将装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船体两侧,用高压气体将浮筒
内的水排出,减小浮筒的重力,当浮力大小重力时,沉船就可以上浮了。
⑵气球的升空原理:将气球内充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氦气,氢气、热空气,则这些气体的重力就小于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即气球的重力小于气球所受的浮力,气球就会升空了。
3、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教师:比较物体重力和浮力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是判断浮沉的基本方法。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另一种判断浮沉的方法。
现在我们把这种方法推导如下。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G=mg=ρ物gV物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液gV排
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物=V排
① 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下沉。
② 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③ 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上浮。
④上浮稳定后处于漂浮状态,这时F浮=G
教师:可见判断物体的浮沉可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重力和浮力,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1、活动 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教师:请同学们推测这些物体当它们放入水中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物品有挤扁了的牙膏皮、空的塑料小瓶、生鸡蛋)
学生:进行推测。
教师:进行演示后提问。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呢?(还能提供的器材有:盐、小硬币、玻璃杯)
学生:讨论2分钟后上讲台进行演示。(要求在操作时进行语言表达)
学生①:将挤扁的牙膏皮捏成空心状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演示时教师追问:在捏成空心状的过程中,牙膏皮有哪个物理量发生的变化?哪个物理量没有变化?
学生答:体积变大了,而重力没有变化。
教师此时指出牙膏皮体积在变大后可以排开更多的水,即增大了V排,也就增大了浮力。
学生②:在水中不断加盐,可以使鸡蛋浮起。
学生在演示时教师追问:在加盐的过程中,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哪个物理量没有变化?
学生答:水的密度增大了,而鸡蛋的重力没有改变。
教师此时指出水中加盐后,液体的密度增加了,也就增加了浮力。而鸡蛋的重力不变。
学生③:在小瓶中不断加入小硬币会使小瓶沉入水底。
学生在演示时教师追问:在加硬币的过程中,小瓶的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学生答:小瓶的重力增加了,而在浸没的过程中浮力没有变化。
教师:综合起来看,在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是怎样改变的?
学生:改变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浮力。在液体的密度不变时,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或者在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时,改变液体的密度都可以改变浮力。
教师:可见改变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