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是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②惯性的“惯”可以理解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惯性”或“习惯”。也就
是说:物体一但具有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后就不会轻易改变,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
变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③惯性是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任何物体无一例外都具有惯性。
④惯性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⑥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其他任何因素如是否受力,是运动还是静止,速度的大小等均无关。
2、对本章重要知识的归纳总结。
受力情况 |
所处状态 |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
遵循规律或满足的条件 |
|
理想情况 |
不受力 |
|
|
|
现实情况 |
受一对平衡力 |
|
|
|
受一对非平衡力 |
|
|
|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⑴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定律不可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到,只能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到。也正因为如此,刚才的实验叫伽利略理想实验。
⑵定律可以简写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总保持不变。
⑶“一切”是指定律适用于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例外。“总”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定律都是正确的。
⑷定律中的“或”不能说成“和”。
⑸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
4、活动10.6 观察惯性现象
教师: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和桌面上的器材,自己设计能说明惯性现象的小实验。
学生:讨论2分钟后上讲台进行实验。
可以完成如下实验。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现象的观察,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利用上面的步骤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惯性的理解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状态。即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也可以简要的说成: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那么在物理学中人们就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教师:对于惯性我们到理解如下几点:
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是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②惯性的“惯”可以理解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惯性”或“习惯”。也就
是说:物体一但具有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后就不会轻易改变,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
变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③惯性是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任何物体无一例外都具有惯性。
④惯性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⑤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其他任何因素如是否受力,是运动还是静止,速度的大小等均无关。
教师:利用惯性现象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见课本插图a.b.c.d.
图a:下面的棋子由于受到尺子力的作用而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稳稳的落在下方。
图b:箭在弦上时,由于受到弦的弹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箭离弦后虽然不再受到弦的弹力但由于箭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射的很远。
教师:要解释清楚惯性现象,一般要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① 确定研究对象,并弄清研究对象及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其他物体所处的状态。
(图a中研究对象为上方的棋子,与对象有关的其他物体是最下面的棋子。)
② 外力使与研究对象相关联的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尺子施加的力使最下方的棋子受力而飞出去。)
③研究对象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最后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出现上述现象。)
(要求学生利用刚才的步骤解释图c和图d中的现象。)
学生1:当汽车突然起动时,汽车由于受到了力的作用而运动起来,但车中的人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身体向后倒去。
学生2:当汽车突然刹车时,车由于受到阻力而静止,但车中的人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倒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经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科学推理、科学探究的能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