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2817  192825  192831  192835  192841  192843  192847  192853  192855  192861  192867  192871  192873  192877  192883  192885  192891  192895  192897  192901  192903  192907  192909  192911  192912  192913  192915  192916  192917  192919  192921  192925  192927  192931  192933  192937  192943  192945  192951  192955  192957  192961  192967  192973  192975  192981  192985  192987  192993  192997  193003  193011  447090 

1.探究点拨

   本节可采用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探究活动。课本明确安排的实验不多,教师应根据实际条件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加以补充。

试题详情

2.教学策略

   利用手边易得的各种生活器具,组织学生自己体会凝固、液化、升华等放热现象。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现象很容易在课堂上再现,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将有关的放热现象可能多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些现象,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然顺畅地形成凝固、液化、凝华等过程是放热过程,避免出现机械、孤立的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的现象。教材本身联系生活实际编写而成,但教学中仍应注重组织学生主动的、更多的联系实际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初步养成探究物理、运用物理的习惯和喜爱物理、喜爱探索的情感。

试题详情

1.课型课时

   本节采用观察与讨论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一课时。

试题详情

3.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是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试题详情

2.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了解冰、雾、霜等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过程温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

(5)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试题详情

1.课程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节为观察、分析、归纳型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有关物态变化中的放热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中,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2)"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发展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试题详情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
一、        冰雾霜的形成,
(一)  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认真听讲
 
思考、回答
 
看书、思考
 
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举例
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
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
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
教师补充完善。
听讲
 
思考、回答
 
观看实验
 
学生回答、思考
 
(三)霜与凝华
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
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
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
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
学生听讲
 
学生回答
学生听讲
 
 
学生思考、举例
学生讨论、回答
从现象中归纳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
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教师补充完善
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窗的内容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小结
 
作业:学习与探究  P12  10、11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一、        冰雾霜的形成
1.    冰与凝固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2.    雾与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3.    霜与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课本中实验与活动

课本图10-28的“自制玩具”实验可以将泥模或沙漠改成纸筒,用石蜡作“自制蜡烛”实验,这样比较容易感受到凝固过程的放热现象。

“自制尾气”的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气温下多做几次或多观察家里烧开水的过程,进行对照比较,使他们总结出容易观察到“尾气”条件。

课外活动

用蜡烛作原料,按教材上自制玩具的方法,制作一个小动物的模型。

观看有关“南极科学考察”、“冰川”等内容的科教影片或电视。

调查自己家里、亲戚或同学家里的电冰箱用什么物质作制冷剂?是“有霜”冰箱还是“无霜”冰箱?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冰箱“有霜”,有的冰箱“无箱”?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在大气对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对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烧灼,生物难以生存。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传统电冰箱、空调器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一经释放,散发到空中,升到臭氧层顶部,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的氯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遭到破坏。

为了限制对臭氧的主要破坏物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消耗,根据国际社会于1985年制定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达成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及1999年作出的《伦敦补充协议》,全世界从2001年起,停止氟制冷剂的生产和消费。

1995年9月16日,联合国正式决定以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氟利昂

常见的制冷剂有数十种,其性质各异。选用制冷剂主要从它的安全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来考虑。早期电冰箱多采用烷类衍生物中的F-12(或R-12),其中“F”表示氟利昂,横线后第一位数“1”表示由甲烷衍生,第二位数“2”表示含氟原子数。其化学名称为“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CF2Cl2”,相对分子质量120.70,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29.8℃,凝固点155℃,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它是无色、无毒(略有味)、不燃烧、不助燃、不爆炸的透明物。纯净的氟利昂对金属无腐蚀性,在温度达到400℃以上并与明火接触时会分解出有毒气体。若室内空气中F-12的含量超过25%~30%,两小时后会窒息。

1996年6月,中国正式签署修正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大力开发、鼓励新型无氟利昂制冷剂的研究和生产,但以前生产的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的电冰箱,目前仍在继续使用。

电冰箱的型号

根据轻工业部有关规定,250L以下的家用电冰箱型号由五部分组成,其含义如下:

 

国际上采用ISO标准的“星式”表示法表达冰箱冷冻室温度的等级。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6℃;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12℃;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18℃;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24℃;

一般把没有注明星级符号的电冰箱看成是一星级电冰箱。

试题详情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试题详情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试题详情

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