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3355  193363  193369  193373  193379  193381  193385  193391  193393  193399  193405  193409  193411  193415  193421  193423  193429  193433  193435  193439  193441  193445  193447  193449  193450  193451  193453  193454  193455  193457  193459  193463  193465  193469  193471  193475  193481  193483  193489  193493  193495  193499  193505  193511  193513  193519  193523  193525  193531  193535  193541  193549  447090 

2. 创设直观环境,建立物理概念

用生活中的杠杆例子让学生找出各杠杆的共同特点,熟悉杠杆的五要素,初步建立杠杆概念、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概念,引入力臂概念。我让学生总结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对照课本读一遍,强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这也能突破教学难点。基于前面的观察,针对杠杆形状、支点位置,进行总结,防止学生形成消极心理定势。上述内容遵循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原则,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创设物理图景而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试题详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1. 形象引题

以阿基米德的精彩故事及周老师用只有20公斤称量的弹簧秤称出一只笨重大象重量的事例,穿插讲述杠杆的五要素,引出本节要讲的课题内容。

试题详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

试题详情

(二)过程与方法技能

1、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会正确画出力臂。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试题详情

(一)知识与能力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试题详情

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后一节所述物理规律理论的依据。当作用力不与杠杆垂直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画出力臂,因此如何确定力臂是本节教学难点。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先介绍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精彩故事,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引出阿基米德的一句豪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能撑起整个地球。同时结合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模拟图片及杭州日报报道的周老师用称量只有20公斤的弹簧秤称大象的故事,初步讲述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易于学生在头脑中对杠杆的一些相关名词有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再以一道练习引导学生画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从而自己学习、概括出杠杆及其五要素的内涵,这样在讲概念时就不会枯燥无味,也能突破难点。讲上述概念时适宜采用观察法和讲练法。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我对杠杆做了调整。课本介绍的是用一根带有刻度的直棒做为实验研究的杠杆,这种杠杆虽然能很直观地读出力臂,但必须在水平位置上才能平衡。这容易使学生误解,认为杠杆只能在水平位置静止才算平衡,其实只要杠杆能静止或匀速转动就是处于平衡状态。我设计的杠杆与水平线有一个大概10度左右的夹角,这样做可以使杠杆在不同的位置平衡,并不一定要在水平位置或者对称位置时才能平衡。我采用了利用网络通讯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数据,与学生共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共同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实验结论,这体现出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物理教学的整合。讲杠杆平衡条件时我采用引导发现法,这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试题详情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三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观察、实验、抽象和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试题详情

《杠杆》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第十三章第四节,前面几节课已经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知识。本章从新的角度,从不同层面上研究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问题,其内容是前面力学知识的拓展,是“其他简单机械”的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收集、筛选数据,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猜想、学会归纳、学会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

试题详情

5、如图,O为杠杆AB的支点,OA:OB=2:3,物块甲和乙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杠杆平衡,已知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2:1,甲的密度,则乙的密度(   )。

 
 
 
 
 
 
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
 
 
 
 
 
习题讲解
6、如图,轻质杠杆OB静止于水平位置,且OB=3OA,
物体G所受的重力为60N,则力F为(  )N。
7、如图,甲图中金属球和钩码挂在杠杆上平衡,现
将金属球浸入水中,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后杠杆仍然
平衡,如图乙,则金属球的密度为(     )。
 
 
 
 
 
 
 
 
四、课堂小节
1、  什么是杠杆,有关杠杆的概念
2、  杠杆平衡条件
作业布置:
        193页  1,2,3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第四节  杠  杆
 
一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
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棒就叫杠杆     直距离,用字母表示。
1 支点:杠杆饶着转动的点,O表示。
2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表示。       
3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表示。          画图练习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
直距离,用字母表示。
教学回顾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试题详情

4、如图,杠杆AOB,O为支点,AO:BO=1:2,乙物体密度为,重量为400N,当将乙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则甲物体重(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