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活动:14.4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⑴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以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⑵请学生根据课本P.87图7-8,将实验桌上的仪器连成电路,把滑片P滑到阻值最大的地方,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按照课本P104表格所列的项目完成实验。
⑶完成下表,并结合下表总结出变阻器的变阻规律:
实验次数 |
滑片P移动方向 |
连入电路电阻线的长度变化 |
连入电路电阻的大小变化 |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变化 |
1 |
向A(左)端 |
|
|
|
2 |
向D(右)端 |
|
|
|
滑片越靠近固定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⑷教师表演如下实验:
①使用前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接通电路,灯泡发光;
②使用前将滑阻器的滑片调在阻值较小处,接通电路,烧断灯丝。
⑸学生总结出注意事项:
不能使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超过最大值。
2.14.3用铅笔心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地变化
⑴.教师出示一个精美的小舞台,演示舞台上的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
⑵.分组实验
⑶.实验分析
引导学生想出:需要增大电阻线的长度。顺着这一思路,教师加以演示,结果出现电阻线太长,操作将很不方便的矛盾。(把电阻线绕在瓷筒或胶木筒上来解决这一矛盾)
如果不小心让瓷筒上的线圈相碰或线圈太密造成它们互相接触,发生短路,应如何解决?(线圈必须涂上绝缘漆)
⑷.熟悉变阻器的种类
1.导图处理:
⑴.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⑵.连续改变电阻的方法--优选法。
3.了解超导现象及其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在超导领域先进事例,树立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的壮志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法与学法]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2、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同时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同学之间互学互帮的好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与电阻的关系;变阻器的原理和接法。
难点: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具和学具]可调电灯
[课前准备]复习并列出本节复习提纲。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
教师主导 |
学生主体 |
点评 |
一、 引入: (3分钟) |
出示一盏可调台灯 ,调节灯忽明忽暗。提问:从你看到的现象中,说说有哪些物理知识? |
回答:(例: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的大小;灯泡的亮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灯泡越亮,灯泡的功率越大。) |
一是对前后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二、例题精讲 (20分钟) |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可以改变电流的电阻。 例1: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分析: 首先明确影响电阻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而要验证其中一个因素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控制变量法一开始就体现在器材的选择上。 其次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例如:前三个因素可选同一电源,不同的电阻用电流表的示数反映电阻大小;如加上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则必须有电压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与温度的关系选择的是灯丝,也是用电流表的示数反映电阻的大小。) 提示:可以选择画电路图的方法代替文字叙述,更为准确和明了。 提问:实验中通过什么反映电阻的大小?加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什么?添加以后对整个电路又有什么影响?这时应该如何操作?本实验用到了几次控制变量? 拓展延伸: 1、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选用的为什么是灯丝?一般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如何?是不是所有电阻都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1、把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的实验图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图作比较,比较中加深印象。 2、加上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图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实验?(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 例2: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原理?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分析:实验步骤中抓住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知道了这个作用步骤也就基本能写出了。接着就为什么要有滑动变阻器即为什么要多次测量进行提问?这也就说明了表格中的重要一项“求平均值”。 拓展延伸:如果把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表格中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可不可以用例1中的实验说明? |
1、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2、 各组之间互评。 3、 学生总结该实验的注意点。 1、 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 2、 同桌互相批改。 3、 讨论出现的问题。 |
实验考察中开放型实验是学生的一个难点。表达不完整,思考不全面是学生的通病。而初中实验渗透最多的也是控制变量法。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也很好地体现了控制变量法。通过对本题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这类问题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但实验不能仅仅掌握如何去做,而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另外一道题不仅仅涉及一个知识点,可以扩充延伸,所以如何用好一题也非常关键。 复习时知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有着联系的整体。所以涉及到这个知识的前后内容可以揉合在一起。 表格的设计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技能,学生应该针对不同的实验知道要测量那些量,这也是对实验的一个理解。 由学生批改点评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积极性。 |
三、反馈练习 (22分钟) |
1、有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已知甲和乙一样粗,但甲比乙长,乙和丙一样长,但乙比丙粗,则三根导线中,电阻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 (注意:比较时采用的控制变量法)。 2、甲乙是铁丝制的线圈,在相同电压下通过甲的电流比通过乙的电流小,这表明甲的电阻比乙的电阻____;当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时,甲的电阻____乙的电阻(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把甲和灯泡、电流表串联,给甲加热,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____,灯泡变____。 3、如图,R0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S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当S、S1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源电压不变)。请写出Rx的表达式。比较例2的电路图,说说各自的优点。 ![]() (帮助归纳:如果没有电压表,要找个电压和它一样的,一般是并联;那如果没有电流表呢?请你设计电路试试看。) 4、如图,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连入电路,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滑片P1,P2的位置应该放在() A.P1方在A端,P2方在A’端; B.P1方在A端,P2方在B’端; C.P1方在B端,P2方在A’端; D.P1方在B端,P2方在B’端。 ![]() (补充: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什么改变电阻大小的?如果要使电流最大,又应该如何接?) 5、要求用滑动变阻器只改变灯泡L1中的亮度,且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灯L1变亮;电流表测出灯泡L2电流的大小。 (1)画出电路图。 (2)根据你画出的电路图回答: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怎样变化?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电流表示数怎样变化? |
学生在第二空会出现不同意见,让学生在争论并与第一问的条件的比较中得到正确结论。 学生回答并画图。 学生画图。 |
反馈练习主要是: 1、 学生讨论,回答,并互相订正。 2、 学生讲出题目考察的知识点。 3、 教师只作适当的补充。 这题考察的是控制变量,要求学生对电阻的影响因素熟悉外,还要能根据变量选择比较的对象。 这题考察了三个知识点。一是在相同电压下用电流的大小反映电阻的大小;二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电流无关;三是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尤其第二空电阻与电流无关,第一空电阻似乎又与电流有关,加深学生对条件的理解。 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本题是要学生除了掌握基本测量以外,还能掌握没有电压表(或拓展没有电流表)的特殊测量。并强调表达式要用测量的量来表示。 另外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的比较帮助理解如何更好地完成实验。 前面只是穿插了滑动变阻器的一些知识,而本题对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接入电阻的判断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本题是一个综合项比较强的题。考察了电路设计;考察了滑动变阻器要改变用电器的电流应该与之串联还是并联;考察了并联电路个之路互不影响的特点。 |
[教学资源]
[教学评析]本届可从例题精讲到反馈练习,从知识点到电路图的理解和比较主要都是由学生讨论,互相评析,互相订错,所以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3、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变阻器的构造及作用,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及结构示意图,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
[实验器材] 电学实验组合箱、(电池两节、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导线 共30组)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实验、观察、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教 学 内 容 |
学生活动 |
教学媒体 |
|||||||||||||||||||||||||||||||||||||||||||
提问引入 |
怎样使小灯泡的灯光亮度连续变化? |
讨论 |
|
|||||||||||||||||||||||||||||||||||||||||||
探究 |
探究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法 想一想: 1、当M端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变 ,电流表读数 ,灯变 。 2、当M端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变 ,电流表读数 ,灯变 。 3、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分组实验 讨论回答 |
投影 分组 |
|||||||||||||||||||||||||||||||||||||||||||
探究(1) |
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 滑动变阻器是一种改变电阻大小的器件。 2、 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等。 |
观察、讨论 |
实物 |
|||||||||||||||||||||||||||||||||||||||||||
探究(2) |
如左图思考下列问题: 1、滑动变阻器共有四个接线柱,如果只用两个接入电路,有哪几种接法? 2、通过实验,完成下表: ![]()
|
|||||||||||||||||||||||||||||||||||||||||||||
|
||||||||||||||||||||||||||||||||||||||||||||||
讨论 |
1、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如果标有“10Ω 2A”字样,其中“10Ω”表示
;“2A”
表示
。 2、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应怎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 4、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在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片放在变阻器电阻最大位置,为什么? |
观察讨论 交流回答 |
多媒体投影 |
|||||||||||||||||||||||||||||||||||||||||||
读一读 |
生活、物理、社会 超导现象及其应用 1、 超导现象: 2、 超导体: 3、 上网查:“昂内斯”生平 |
读书 |
投影 |
|||||||||||||||||||||||||||||||||||||||||||
归纳小结 |
P-106 WW W 1 |
讨论归纳 |
|
|||||||||||||||||||||||||||||||||||||||||||
讨论 |
|
|
|
|||||||||||||||||||||||||||||||||||||||||||
作业 |
P-106 WW W 2 |
|
|
2、知道变阻器的构造及作用,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及结构示意图,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6.布置作业:P106 1、2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