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3685  193693  193699  193703  193709  193711  193715  193721  193723  193729  193735  193739  193741  193745  193751  193753  193759  193763  193765  193769  193771  193775  193777  193779  193780  193781  193783  193784  193785  193787  193789  193793  193795  193799  193801  193805  193811  193813  193819  193823  193825  193829  193835  193841  193843  193849  193853  193855  193861  193865  193871  193879  447090 

·支架式策略: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索和能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识。

·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试题详情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材及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

·学生是初中九年级学生

·学生为初中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学生有过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学生已经学过力学及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来解释简单的问题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了解一些有关微观世界及微粒名称的知识

试题详情

⒈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⑵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⒉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⑵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试题详情

· 本节课的内容为物理学科,对象为九年级学生。

· 本节课来源于人教版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五节,教学时间为1课时。

· 本节主要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试题详情

 略

试题详情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F>G),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F=G)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试题详情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试题详情

2.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①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②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③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④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图2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F>F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ρghp=F/S S一定,F=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F/S?F=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F>F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F>F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F=F>F,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F=F>F,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①当F=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②当F>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③当F<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下沉)

 板书: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G=F+F)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F=G。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试题详情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①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③求浮力F=G-F

试题详情

(二)板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