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3695  193703  193709  193713  193719  193721  193725  193731  193733  193739  193745  193749  193751  193755  193761  193763  193769  193773  193775  193779  193781  193785  193787  193789  193790  193791  193793  193794  193795  193797  193799  193803  193805  193809  193811  193815  193821  193823  193829  193833  193835  193839  193845  193851  193853  193859  193863  193865  193871  193875  193881  193889  447090 

轮船从海里到河里,船体是上升一些还是下降一些?

试题详情

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提出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样的现象,我这里有一个空心的金属盒,放入水中之后,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漂浮”;现在我再拿出一个金属砝码,放入水中,什么状态?学生回答“下沉”。再取一个较大的木块,放入水中,大家看是什么状态?学生回答“漂浮”。

(2)进行猜想:大家猜想一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漂浮呢?什么时候物体又会沉底呢?

分别依次请学生陈述猜想的理由,板书学生的猜想,便于同学们进行交流。

(3)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按照他们的猜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然后分组进行一种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大屏幕展示:

实验探究:希望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写出实验方案

格式: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提供的器材:木块,橡皮泥,蜡块,酒精,水,水银(暂不提供),铁块,鸡蛋,盐水,溢水杯(含小桶),弹簧测力计,烧杯。

希望同学们分组思考、讨论,写出你的实验方案。既然有四个可能,我们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现在的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得出来的成果。这样,我们刚好是四个组,我们每个组可以做一个,那么我们看,第一组的实验由哪个组来进行?学生举手,老师选出一个小组来完成。

下面我们按照这个格式来分组讨论,这个实验你将怎么做,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的步骤你是怎样的?这里有你需要的器材,你自己挑,挑好了我就给你。现在大家开始讨论。

通过课堂学生的实验、请每组一个学生代表说明他们小组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然后分别进行说明,交流过程由教师与全班学生共同进行。

如果有学生提出物体的密度会影响物体的浮沉,例如:密度大的物体下沉,密度小的物体漂浮。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把结果告诉他们(这种说实验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应试中正确解答探究性试题)。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大的不一定就下沉,密度小的也不一定就上浮。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最后,通过小实验,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中的水倒掉一部分,然后会发现木块沉底,进而证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也不是完整的浮沉条件。

试题详情

1、漂浮、悬浮和下沉

屏幕显示,教师按照上面的内容念出来:请每位同学将桌上的木块,铁块浸没水中,鸡蛋浸没在盐水中,然后放手。观察:物体的运动过程和最终情况。)下面学生开始动手做。(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要求:要没入水中,观察鸡蛋在盐水中。

演示多媒体:上浮过程演示,上浮。边演示边讲解: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在水中会上升,最终停在水面上;再演示一次,木块从液体中向上运动称作为上浮,最终停留在液面上叫漂浮。再看铁块,没入水中以后,放手,铁块向下运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作为下沉,最终停在液面下,我们称作为沉底。再演示一次,铁块在水中向下运动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叫下沉。最终状态称作为什么?学生回答沉底。那么鸡蛋呢,松开手后停在盐水中,我们把这个状态称作为悬浮。

观察:各组之间鸡蛋停留(悬浮)在盐水中的位置。

猜想:鸡蛋是否停留在液体里其它深度的地方?

展示:悬浮。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并可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

媒体展示图片:漂浮:物体停留在液面上,有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试题详情

请大家欣赏一幅画面(截取泰坦尼克号),远洋轮船航行在海面上,问: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这里是一个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并同步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铁块沉入水底)。

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那么这个小小铁块受到浮力没有?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会沉入水底,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屏幕显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也就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试题详情

1 引入课题

演示“浮沉子”实验。让学生谈谈对这个实验的感想,引出课题。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生实验1]把桌上的石块、泡沫、铁钉、木块物体浸没在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

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物体怎样运动是由它们的合力决定的)

配合课件讲解:若F<G,则物体下沉(直沉到水底,所受合力为0,物体静止);若F>G,则物体上浮(直到物体漂浮在水面);若F=G,则物体悬浮(物体浸没在水中)。

根据: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V,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进一步推导得出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得到推论:物体的浮沉可以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由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比较的大小关系来加以判断.

再回到刚才的分组实验:石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石头沉入水底;蜡块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蜡块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

3浮力的应用

[学生实验2]如何使原来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上浮?探究三个小问题:①如何使鸡蛋上浮? ②怎样使药瓶上浮?③怎样使橡皮泥上浮?

学生通过讨论后自行进行实验,最终使学生自主得出结论:要使物体上浮,可采用减小物体自身重力和增大物体所受浮力两种方法,而增大物体的浮力又可采用增大液体密度和增大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引出轮船、潜水艇、飞艇和热气球,讲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从古代说到现代再到未来。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设计,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或者制作成实物模型,展示作品“浮力秤”。

4课题研究

提出1个课题,鼓励学生作课后研究:请一位学生上来吹泡泡,请同学们观察泡泡的飞舞有没有规律?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浮力解决问题的实例,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兴趣和提高学生思维方法的变化与灵活水平.

本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将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灵活地选择、应用两种方法,对物体的浮沉进行判断.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手社会中的应用。

试题详情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牛,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为什么?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 (3)气球和气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