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5725  195733  195739  195743  195749  195751  195755  195761  195763  195769  195775  195779  195781  195785  195791  195793  195799  195803  195805  195809  195811  195815  195817  195819  195820  195821  195823  195824  195825  195827  195829  195833  195835  195839  195841  195845  195851  195853  195859  195863  195865  195869  195875  195881  195883  195889  195893  195895  195901  195905  195911  195919  447090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试题详情

6、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具 学具]

  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试题详情

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试题详情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试题详情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试题详情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设计说明]

  通过对引言及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通过对常见物质的介绍,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对课本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试题详情

10.把一块铅切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加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也在原处合上,也加以一定的压力,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呢?(题型二)

试题详情

9.日常生活中用乳胶粘木制家具时,要让乳胶变干后,才能粘的牢,试用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解释。(题型二)

试题详情

8.一张纸从边缘稍一用力就可将它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题型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