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学重、难点: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难点)
1、 教学的目标:
n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
认识力作用是相互的
n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
通过使物体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的相互性
n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培养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整个力学的基础。课本在建立这一概念的时候采取了符合认知规律的呈现形式--从特殊到一般。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思维难度并不大,因此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的科学概念,以促使其思维的成长。为此课本做出了以“观察讨论-实验探究-作图练习”为活动主线的安排,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建构物理知识,以充分体现“以知识训练智力”的教学理念。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实验探究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如何在保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让学生沉下心来,针对物理情景进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促进其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成长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设计意图]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今天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3)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认识,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能力目标: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力的三要素(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1)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2)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3)力的示意图画法
[教具和学具]
弹簧(2只)、钢尺(或塑料尺)、气球、弹性球、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钩码一盒、大头针、三角板、幻灯片、多媒体
[课前准备]
思考:“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原因
让一名学生带旱冰鞋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
教师主导 |
学生主体 |
点 评 |
新课引入 3分钟 |
教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动画(教师播放多媒体)运动员蹬地起跑、起重机吊起重物、游泳运动员滑水、滑雪运动员滑雪、运动员举杠铃、火箭升天等等。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答:物体、运动员、杠铃、火箭等都受到了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师问:请同学们回顾“重力、摩擦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答:重力是由于地球与物体的吸引,摩擦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弹力是由于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动画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踊跃举手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前面所学力的知识都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 |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
新课教学 6分钟 |
教师:物体对物体的这种压、拉、提、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如此,带电的物体之间、有磁性的物体之间、天体之间等都有相互作用。哪位同学能否给力下个定义? 板书:四、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 教师提问:根据力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答: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教师:对,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提问: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是施加力,一个是受到力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 问:这个现象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学生:磁铁是施力物体,大头针是受力物体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说出力的概念 引导同学们分析以上几幅图,结合力的概念 思考问题 让学生分析谁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关注,并思考其中蕴涵的物理问题 初步感知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 |
新课教学 12分钟 |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53图8-29、 8-30、8-31,8-32 学生1:图8-29排球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排球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2:图8-30 海绵发生形状的改变,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3:图8-31自由下落的小球运动变快了,因为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4:图8-32从桌上滚下的小球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因为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 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板书:2、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教师演示:(1)将弹性球从高处落下; (2)用力拉(或压)弹簧; (3)用力拨动钢尺 (4)用力压气球 学生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不变”是指什么状态 |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新课教学 8分钟 新课教学 12分钟 新课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
3、力的三要素 教师:大家请看,一把塑料尺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同学们想一想,这把塑料尺发生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塑料尺弯曲得越厉害 学师:对,还有吗? 学生:可能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系 师:很好,还有吗?大家不妨试一试教科书p.54的活动8.7 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 教师提问:应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 学生答:控制变量法 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们可知道了什么? 学生: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教师:对,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教师演示“推们实验”,进一步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板书: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 教师:力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如何形象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呢? 教师讲解作图的规范及要求: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 板书:4、力的示意图: 学生练习:课本后习题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 学生:喜欢 教师:怎样才能将足球踢得远一些呢? 学生:用很大的力踢。 教师:这不正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和的大小有关吗?如果要使足球从低处向高处飞,应该怎样踢?学生:向上用力,踢球的下半部分 教师:这不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作用点有关吗?请问你们用力踢球的时候,脚有什么感觉呀? 学生:脚会感到疼 教师:很好,对于这一现象,请你们猜一猜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我猜测可能球也对脚也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有反作用力) 教师:对!我们还可通过实验来研究同样的问题。请大家按图8-35设计的实验 实际做一下并填写答案 学生1:图a将载有条形磁铁的小车释放后,小车将相互远离 学生2:图b手指压铅笔尖时,手指感到痛 教师:正确,请大家思考图8-36,并回答填空 学生演示实验:穿上旱冰鞋推墙 学生1:小华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她自己将后退 学生2:小明游泳时手向后划水,水对小明有向前的推力 教师:以上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用手用力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 (2)两名同学上台,甲拉乙,乙不动,有何感觉? (3)甲弹簧拉乙弹簧,将乙弹簧固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举例: 用浆划水时,船能前进;用鸡蛋敲碗边,鸡蛋碎了;打足气的气球一放手后 空气向后方喷出来的同时,气球向前飞去…… 教师: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分析火箭为什么能升空? 教师问: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放多媒体(事前准备好课件) 评价手册同步练习 |
学生亲身实践 同学们用钢尺或塑料尺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控制变量法 教师边讲边板书, 并强调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必须标清楚。 学生动手训练 画图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采用大量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生活现象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观察,得出结论 学生回忆,教师补充强调重点、难点 |
教师给予学生活动适当鼓励 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跃。 通过火箭升空,成功发射宇宙飞船上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通过多媒体将本节知识梳理给学生看 |
[教学资源]
本节课所用课件一部分来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8下配套光盘 ,还有一部分课件自制。
[教学评析]
力的概念虽然十分抽象,但通过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如图,甲、乙两人都站在滑板上,当甲用力推乙时,乙在往后退,甲也在往后退。这一现象说明1、 2、
11、如下图若用扳手拧紧螺母时,手沿顺时针方向且垂且于扳手的力是100N,作出该力的示意图.
10、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如下图所示中物体所受的力
(1)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弹簧
(2)用200N的力提水桶
(3)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水桶才能被提起。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D.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7、电视机放在桌面上,使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的施力体是( )
A. 地球 B.地面 C.电视机 D. 空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