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5933  195941  195947  195951  195957  195959  195963  195969  195971  195977  195983  195987  195989  195993  195999  196001  196007  196011  196013  196017  196019  196023  196025  196027  196028  196029  196031  196032  196033  196035  196037  196041  196043  196047  196049  196053  196059  196061  196067  196071  196073  196077  196083  196089  196091  196097  196101  196103  196109  196113  196119  196127  447090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试题详情

2.演示器材:学生实验器材、旱冰鞋两双。

试题详情

1.学生实验器材: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等。

试题详情

教学重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策略
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教学难点
力的认识。
教学策略
通过具体的力,分析共同点,体现由具体到一般的原则。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并能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通过形变实验,感受和感知力的三要素,并能正确的用力的示意图表示。
3)通过实验,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研究。
2)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

试题详情

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着眼于物理思维的传授,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尽可能的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设计时一定要突出物理研究问题的思维的序,不同层次问题之间如何过渡转化,使研究的思路流畅自然是每一位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的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确保教学进程过渡自然丝丝入扣。

试题详情

3、 教学内容调整:

我将教材的第五个问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调整为第二个问题,之所以做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虽然看上去学生较能够接受,其实要克服生活中“他打了我,我没有打他”的不完整的前概念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克服这一个问题我想从力的定义中进行语词分析,紧扣概念的内涵,抓住力的基本特征,以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②这节课由于有两个活动,时间安排上有一些紧。我原来考虑将“活动8.7”改为有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演示其余学生观察讨论的方法,但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对概念的领悟和自主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最终决定还是保留自主探究,而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前。这样就把力的示意图作为最后一个问题,到时可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取舍,以留给课堂一定的伸缩空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