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5953  195961  195967  195971  195977  195979  195983  195989  195991  195997  196003  196007  196009  196013  196019  196021  196027  196031  196033  196037  196039  196043  196045  196047  196048  196049  196051  196052  196053  196055  196057  196061  196063  196067  196069  196073  196079  196081  196087  196091  196093  196097  196103  196109  196111  196117  196121  196123  196129  196133  196139  196147  447090 

5.质量相同的木块和石蜡,把木块放在盐水中,石蜡放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那么   A.木块受到盐水的浮力大   B.石蜡受到水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木块与石蜡的密度也不同,所以无法判定 5.一潜水艇从大海某一深度潜行到内陆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水艇在大海里受到的浮力较大   B.潜水艇在大海里受到的浮力较小   C.潜水艇在大海里和内陆河里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5∶3,密度之比是10∶3,若将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A.5∶3      B.10∶3      C.2∶1       D.1∶2

填空题

试题详情

3.如图1所示,一个铁球分别放在水中、盐水中和水银中,受到的浮力最大的是   A.在水中      B.在盐水中   C.在水银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1.甲、乙二物体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关于它们所受浮力大小的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甲物体比乙物体重,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如果甲物体的密度比乙物体大,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如果甲物体的体积比乙物体小,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D.如果甲物体空心,乙物体实心,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2.将密度为0.5×103kg/m3的木块分别放进盛有酒精、清水和盐水的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酒精中露出液面的体积最大   B.木块在清水中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   C.木块在盐水中露出液面的体积最大   D.木块在酒精中将沉入杯底

试题详情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Q=I2Rt

试题详情

8.4 电和热

试题详情

3.    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Ω,它的额定功率有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产生多少热量?

[板书设计]

试题详情

2.    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试题详情

提出问题 通过教材中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不怎么热?”提出下面要研究的课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 学生根据生活中事例进行猜想(可能与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压大小、电阻、电功率大小有关),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说明,物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电流通过任何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与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

实验探究  在IRt三个量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呢?先让学生讨论,并设计研究的方案。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中把电阻放在密闭容器中,空气受热膨胀使U型管中红色液体出现的高度差,利用转换法,把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转化为可以直接观察比较的现象。

(1)  研究QR的关系:I、t不变,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观察实验如图1所示,此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保证电流、时间相同这个条件的成立。

(2)  研究QI的关系:Rt不变,加大电流如图2所示,用与(1)同样的时间,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只把一个电阻接入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是为了保证电阻、时间相同。

(3)  研究Qt的关系:IR不变,时间越长电流放出的热量越多。

分析归纳 教师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总结出焦耳定律内容、公式,让学生自己搞清Q、I、R、t各个量的单位,进行公式变形。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焦耳定律是焦耳经过大量实验才总结出来的,对于内容中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一个物理量跟另外一个物理量的平方成正比,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不容易领会,可以举一些具体数字帮助他们理解。如,当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增大到两倍时,它产生的热量增大到几倍?

焦耳定律公式的推导  由电能的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导出公式Q=I2Rt 。通过这方面的推导,进一步说明了焦耳定律的正确性,使学生领会到科学推理和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焦耳定律的应用  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后,再回头讨论前面“炉丝和导线”的问题,让学生对应用公式分析问题时,对必须注意的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例题:一跟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伏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题思路:先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再用焦耳定律公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

     I=U/R=36V/60Ω=0。6A

Q=I2Rt=(0.6)2×60×5×60 J=6480 J

[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计算题

1.    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1min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试题详情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电器在工作时会有发热的现象来引入新课,说明电流的热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如向学生提问:“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电流的热效应。

从生活现象引出研究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学物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试题详情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运用解决简单问题。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启发学生发现知识,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主要教学手段:

⑴为了加强直观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

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热效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采用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

[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和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分析归纳--练习应用。

[教学程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