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6091  196099  196105  196109  196115  196117  196121  196127  196129  196135  196141  196145  196147  196151  196157  196159  196165  196169  196171  196175  196177  196181  196183  196185  196186  196187  196189  196190  196191  196193  196195  196199  196201  196205  196207  196211  196217  196219  196225  196229  196231  196235  196241  196247  196249  196255  196259  196261  196267  196271  196277  196285  447090 

4.在铡刀、理发剪子、剪铁皮的剪子、天平中.(1)省力杠杆是     ;(2)费力杠杆是

             ;(3)等臂杠杆是        

试题详情

3.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                

试题详情

2.杠杆的平衡条件用语言叙述为          ;写成数学公式为    .这个平

   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       

试题详情

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    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    的硬棒称为杠杆.它的五要素是                        

试题详情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电池,怎样连接?

回答问题
 
 
 
 
 
 
观察电压表
 
 
 
读数
 
 
 
 
 
讨论
完成练习
课题
第一节 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2课时)
执教
岑海林
教学
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5.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6.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重点
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难点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理解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
教具
演示
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I)
一.复习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二.引入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三.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1:图7-1
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演示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5.介绍电阻率的意义。
6.想想议议。
7.小结
8.练习
回答问题
 
 
思考
 
 
观察实验
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II)
一.复习
  (1)导线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就是变阻器。)
三.新课讲授。
1.分析刚才的演示实验:为什么?(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灯泡的亮暗。)
结果: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那么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呢?
2.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
(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4)元件符号: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
(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的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
5.电阻箱原理和读法的介绍。
6.简单介绍扦孔式变阻器。
7.小结。练习。
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
思考问题
 
 

试题详情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图6-10

试题详情

3.布置作业:想想议议P106:2、3

 
 
完成表格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第三节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执教
 
教学
目标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重点
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难点
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教具
演示
 
学生
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1个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2.  已知电压和电流怎样求电阻呢?
二.        引入新课:给你一个电阻,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电阻有多大呢?----答:实验测量。
1.  实验目的: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
2.  实验原理: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得R=U/I来测量。
3.  实验电路(让学生自己设计,如右图)
 
 
4.  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1个。
5.  实验步骤:
启发:伏安法测电阻需测出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连接电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1)测Rx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流I,
(2)I用电流表测,U用电压表测
(3)连接时开关是断开的,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用0~3V,电流表用0~0.6A量程。
(4)闭合开关,观察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填入表中
(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加在Rx两端的电压,再记下两组对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
(6)利用公式:R=U/I求出R­X的电阻,再取三次平均值
注意: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电压时,要考虑电表的量程是否恰当。
6.  问题讨论:给你这个实验的器材中,如果没有电压表,但有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你有办法测出这个未阻值电阻是多大吗?如果没有电流表又怎办?
7.  小结
 
回答问题
 
 
思考
 
 
设计电路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执教
 
教学
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重点
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难点
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 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 2欧、R2 =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 (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1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 R1 + R2, R′= R1 + 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请学生叙述R = R1 + 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 = R1 + R2。〉
例题1: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 = I1 =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求出,根据欧姆定律I = U/R可求出电流I。
例题2:
 
 
 
 
 
 
 
观察实验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 U1 + 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R1R2串联,由于:I1 = I2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U1/ R1 = U2/ R2
整理为U1/ U2 = R1/ R2。〉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执教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4.理解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的推导过程
重点
用实验和推理得出1/R=1/R1+1/R2
难点
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
2     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欧姆定律:I1 = U1/ R1, I2 = U2/ R2, I = U/ R,
由于:I = I1 + I2,
因此:U/R = U1/ R1+ U2 / 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1 = U2,
可得:1/R = 1/ R1 + 1 / 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 = 5欧,R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R = R'/n。例题1中:R′=10千欧,n = 2,所以:R = 10千欧/2 = 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1、L2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试题详情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课本中例题1、例题2、例题3 (使用投影片)

要求: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④介绍伏安法测电阻

试题详情

1.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