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什么是虚像呢?以发光点为例,它射出的光线经镜子反射(或折射)后,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光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叫做发光点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可用人眼观察到,它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
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不会变化呢?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但人们往往以为
像“变大”了,这跟人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以为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
(1)、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当作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2)、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入射角减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即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这就是说,若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是指光可以在其中通过的传播的透明物质,
均匀介质是指两点: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0×m/s。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3/4。总之,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通常情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以3.0×m/s。
2、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可包括两点:一、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记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间。”
(三)实验与探究
1、e a ad cd
2、凸透镜 像 下 大于一倍焦距的 大于二倍焦距的
3、(2)假设:对于焦距为35mm的凸透镜(或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当物距大于3m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非常微小,像的位置几乎不变。
(3)主要的实验步骤:本实验为定性的模拟实验,因此不需严格要求物距在3m以外。本实验三种可能的基本操作如下:
① 在光具座上做实验,选择焦距为5cm的透镜,选10cm、15cm或更大的,物体必须尽可能远离透镜,补正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
② 不用光具座,直接在实验室中较大范围内(如2m、3m、3.5m以外)做实验,用墙壁或白纸作光屏。
③ 在窗口把凸透镜对准远处某景物,光屏(白纸)在另一侧焦点外附近寻找像。
上述①②两种在室内的操作,必须以发光物体(如烛焰、发光的灯丝)作为待成像物体,在光具座上(或在1米来长的桌上)做实验时,必须有“调节发光物体(烛焰、发光的灯丝)中心、透镜和光屏至同一高度”这一步骤。
作图:图中的发光物体距透镜的距离须远远大于2倍焦距。
F F
(4)延伸研究:(举例)有没有更加高级的“傻瓜”相机?高级“傻瓜”相机也不需手动调焦,原理与小柯的相机一样吗?理由声纳工作原理的高级自动相机是怎样的?高级自动相机可不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实现测距、调焦?“傻瓜”相机与人眼的调光原理是否一样?
解析:“傻瓜”不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处理数据及利用相关信息提出假设的能力。同时考查他们为了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技能。题中所表现的不满足于课本知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科学精神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二)理解与应用
1、大 2、正立、放大的虚像 远 30 3、15 正立 4、倒立 放大 投影仪
右 5、乙 6、倒立、缩小、实
(一)单项选择
1、D 2、B 3、A 4、B 5、A 6、A 7、D 8、C 9、B
(三) 镜的调节问题
[针对性训练]
1、(1)水凸透镜 光屏
(2)按如图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观察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 焦距大小的判定
[针对性训练]B
(一)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
[针对性训练]
1、C 2、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