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6445  196453  196459  196463  196469  196471  196475  196481  196483  196489  196495  196499  196501  196505  196511  196513  196519  196523  196525  196529  196531  196535  196537  196539  196540  196541  196543  196544  196545  196547  196549  196553  196555  196559  196561  196565  196571  196573  196579  196583  196585  196589  196595  196601  196603  196609  196613  196615  196621  196625  196631  196639  447090 

2.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电流和水流相似,我们以水流为例,从干渠里流出来的水分支后,由于每一条支路上的水流都是从干渠里流出来的,所以每一条支路上的水流都比干渠里的水流小。同理,在并联电路中,每一条支路中的电流都比干路中的电流小,所以并联电路有分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电压

试题详情

1. 串联电路电流特点

   从理论上分析:经过电路中各个部分的电荷不能消失,也不会增加,所以单位时间里经过串联电路各处的电荷应该一样多,也就是说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试题详情

与使用其他的测量工具相同,使用电流表前首先要校零,即使指针对准表头刻度盘的零刻度线,同时弄清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则电流表的指针就会反向偏转,容易造成指针碰弯或者损害电流表的事故。同时应该注意:电流表有“正负”接线柱,不是“正负”极。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的量程是指允许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的最大值,若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根据估计的电流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电流表,若不能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采用接大量程“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试触时,电流表接大量程接线柱先拿电路中的开关迅速闭合,迅速打开,观察指针偏转的范围,如果超过大量程,就应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否则该电流表将被烧坏,如果小于大量程而大于小量程,就应选用大量程接线柱。如果小于小量程就应选小量程的接线柱。

有的同学问:从电流来看,无论用大量程还是小量程,只要指针偏角未超过量程,都可读出电流大小。为什么还要在大量程偏角很小时换用小量程测呢?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电流表上的刻度盘就会发现,大量程与小量程的刻度上,每个小格的电流值不同,具体来说:如一个电流表有0~3A和0~0.6A两个量程,用0~3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A,用0~0.6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02A,我们说0~0.6A量程的准确度高些,如果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是0.04A,用0~3A量程去测就读不准确,而用0~0.6A量程去测就较准确,可见换用小量程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就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因为这样连接会使电流表中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因为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直接与电源相连,会使电源短路,所以电流很大)。

试题详情

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电流,但可以看见水流,虽然水和电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因此我们往往用水流来类比电流,借助水流来理解电流的初步概念。

水管里的水不流动时,和内的水分子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大量的水分子作定向移动时,就形成水流;导体里没有电流时,导体内自由电荷只做无规则热运动,当大量的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时,就形成电流。

试题详情

“通路”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然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开路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或接线处松动,或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开路也叫断路。

“短路”从狭义讲就是电源“+”“-”极之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把“+”极和“-”极连接起来,短路由于电阻很小,电流会很大,烧坏电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部分电路的短路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如图1所示的电路只闭合S1时,L1L2都亮。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不通过L2而直接通过开关S2形成通路,使整个电路中只有L1亮,灯L2被短路。

电流

试题详情

2. 物理学中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那么按照定义,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它的电流就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试题详情

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电荷可以分为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所以在理解电流的形成这一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3)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试题详情

为什么说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对这一结论的认识过程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熟悉实验现象,第二个层次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把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称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称为

实验现象:两个相互排斥,两个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分析推理:应带同种电荷,b与b也应带同种电荷,这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相互吸引,这说明带不同电荷,至此,说明自然界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后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相互吸引的就必与相互排斥,凡是与相互吸引的就必与相互排斥,没有其他情况。

分析推理:上述现象说明,任何一个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要么与是同种电荷,要么与是同种电荷,不存在第三种不同电荷,至此,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注意: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区别,带两种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之所以相互吸引,带正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带负电荷的物体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但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后者是带电体具有的一种性质。

这种作用与后面的磁体作用要加以区分。

试题详情

一个物体经过摩擦带了电的现象称为摩擦起电,产生这种现象,不是通过摩擦产生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一般情况下物体成中性。是因为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由于相互吸引,核外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绕核转动,而原子核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总电荷量相等,就使整个原子呈现中性状态,而物体也是中性的。

不同的物体,由于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不同,它们相互摩擦时,就会有部分电子从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周围转移到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原子核周围,此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量不再相等,使物体呈现带电状态,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采用摩擦的方法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摩擦面上分子运动加快,相互碰撞机会增多,这都使电子转移机会增多,容易起电。

试题详情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灯L的额定电压为6V(等丝电阻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当开关S闭合,推进、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中点时,灯L刚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最大阻值时,灯两端电压为4V。求:

(1)电源电压和灯L的额定功率。

(2)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时,电流通过3min所产生的热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