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6631  196639  196645  196649  196655  196657  196661  196667  196669  196675  196681  196685  196687  196691  196697  196699  196705  196709  196711  196715  196717  196721  196723  196725  196726  196727  196729  196730  196731  196733  196735  196739  196741  196745  196747  196751  196757  196759  196765  196769  196771  196775  196781  196787  196789  196795  196799  196801  196807  196811  196817  196825  447090 

3.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占卷面2-8分,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这三种类型出现,少数地区以问答题、实验题出现,其中考查重点是惯性及惯性现象的解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含三力平衡)的计算与应用、摩擦力等有关知识。

近年来,在考查本部分的内容时,考题有以下几个方向和趋势:

(1)逐步地由单纯记忆开始向理解方面过渡。

(2)考题内容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题增多。

试题详情

1.力这部分内容占卷面2-6分,题型有填空题(包括计算性填空、实验性填空,判断性填空)、选择题、作图题.其中考查重点是二力的合成、力的图示。其次是考查有关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及重力的计算等。在作力的图示时,首先搞清题中要作的是哪一力的图示,另外要搞清力的作用点,图示中箭头的大小长短也包括在刻度中,不要在刻度外另加一段作为箭头使用(这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

试题详情

8.运动和力

(1)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方向或大小发生了改变。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原因。

(3)物体在不受力或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中考命题预测

试题详情

7.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任何时间、任何状态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表现形式可能不同。静止的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静止。运动着的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就越困难,但对于同一个物体,不论它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它具有的惯性是不变的。惯性不是力,下面通过列表的方法将惯性与力加以区分。

惯性与力

(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惯性定律可以看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受外力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的原因之千,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试题详情

6.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对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有重要作用。

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它相对我们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而言。若相对于这个参照物而言,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物体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不同的参照物,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机械运动通常就称为运动。初中阶段只研究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v=s/t。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是用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不同的时间或路程内,其平均速度的值可能是不相同的。

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物理量,要求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与所求的路程与时间相对应。很多解题错误都是因审题不仔细,将不对应的物理量乱套人一个公式中。

试题详情

5.二力平衡条件

平衡力的条件应满足: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二力的大小相等(等值);二力的方向相反(反向);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共线)。上述的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符,这两个力就不平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试题详情

4.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F1,F2,……)的作用时,若一个力F的效果与它们(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我们就把F称为F1,F2,……的合力。最简单的情况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合成的方法:

若F1与F2的方向相同,则合力F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和,其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如图1-2(a),F=F1+F2.若F1和F2方向相反,如图1-2(b),F=F1-F2

试题详情

3.力的种类

力可以用两种方法分类,按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对重力、弹力、摩擦力,中考主要要求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会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mg来计算。

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或支撑法找到,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2)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则相同。物体A随着传送带一起运动,当传送带向右增加速度时,它受到的摩擦力f与v的方向一致(可以理解为摩擦力“拉”着物体A向右运动)如图1-1所示。

试题详情

2.力的效果

当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产生两种效果: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三个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不同,效果都会不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