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浮力
浮力是力学中的重点章节,在小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对于填空、选择这两种常规题难度不大,只是在问法上灵活些或直接些。主要考查的是概念和对概念的理解。
如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不同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根据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表面的位置情况,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等。
近两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开放性试题。题型主要为实验、证明、简答等,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两类题目:一类是根据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叙述实验得到的结论(包括演示实验),一类是给你一些器材,你来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样的题目,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
2.压强
从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来看,压强这部分知识的题。目在命题上主要呈现以下规律:
(1)将压强定义式、体积公式、面积公式、液体压强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设计题目。
(2)将密度、压强、大气压知识结合在一起设计题目,这类题综合性较强。
(3)将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结合在一起设计题目,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
(4)将压强、气压、杠杆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设计题目,难度也较大。
(5)注重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结论或解释原因。
(6)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1.密度
密度知识应用广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解决压强、浮力等问题的必备知识,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实验题型,综合利用密度、压强、浮力等知识测定物质密度难度较大,是中考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3.浮力
2003年的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中均有浮力方面的命题,难度一般较大;不少省市作为压轴的大题使用,更有命题采用:“探究式”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自己设问,自我解决得出正确结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归纳总结
2.压强
全国大部分省市2003年的中考题中,在压强这一章的命题比以往难度要加大了一点,比较灵活,注重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命题扩展到医学、气象、建筑等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应注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上特点将在2004、2005年中考中继续体现。
1.密度
密度和压强、浮力关系密切,也频频出现在综合命题上,对密度的概念理解也有少量命题。在考前训练中,测密度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应作为攻略的重点。
3.浮力
(1)浮力的大小计算:
四个基本公式:
①测量法:;
②原理法:;
③平衡法: (悬浮、漂浮);
④压力差法:。
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记。
(2)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表达式:该原理是分析解决任何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根据原理可以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与四个因素无关即:①与物体的密度无关;②与浸没的深浅无关;③与物体的形状无关;④-与物体的体积无关。只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其实就是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也就是二力的合成。根据合力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物体是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①如果,则物体下沉;
②如果,则物体上浮,直到漂浮;
③如果,则物体悬浮。(可以停留在液体中任何深度)
如果进一步分析,其实质就是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请你利用和进行推导: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
,则物体下沉;
,则物体上浮,直到漂浮;
,则物体悬浮。
(4)物体的漂浮条件(物体在液面上的平衡),
利用漂浮条件,可以计算浮力的大小,也可以计算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
(5)物体的悬浮条件和物体的漂浮条件,有的同学认为是相同的,这是错误的。二者都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但悬浮的物体是在液体内部的平衡,而漂浮的物体则是在液面上的平衡;悬浮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而物体的漂浮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悬浮的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而漂浮的物体的密度则小于液体的密度。
分类 |
悬浮 |
漂浮 |
相同点 |
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且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
|
|
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
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中 |
不同点 |
|
|
|
|
(6)在处理有关浮力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物理量的区分: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7)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8)解关于浮力的计算题要学会分析“三力平衡”,首先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如果是悬浮、漂浮状态首先考虑如果是连接体问题有时既要整体人手,又要善于巧妙隔离。
中考命题预测
2.压强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大小可能等于物体的重力,也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2)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所以在考虑物体受压强的大小时,要注意同时考虑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是物体间接触的面积,而不一定是物体的底面积或表面积。
(3)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成正比,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容器的形状等无关。
(4)对于液体的压强,P=F/S仍然成立,只是要注意F是压力而不一定是液体受到的重力,S是受力面积。
(5)大气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所以要注意对日常生活中这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处理压强问题时,搞清重力与压力的关系,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名称 项目 |
重力(G) |
压力(F) |
定义 |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
施力物体 |
地球 |
物体 |
受力物体 |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
承受压力的物体 |
大小 |
G=mg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不受其他力时,在数值上F=G,一般情况下F≠G |
方向 |
竖直向下 |
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
作用点 |
在物体的重心上 |
在受力物体的受力表面上 |
产生条件 |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
相互接触且相互作用的物体间 |
名称 项目 |
压力 |
压强 |
定义 |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物理意义 |
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
公式 |
F=pS |
|
单位 |
牛顿 |
l帕斯卡=l牛顿/米2 |
大小 |
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 |
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
液体对容器底部 |
F=pS |
h:从自由液面竖直向下 到某点的距离 |
1.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气味、颜色等。特性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与其他物质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是从力学角度描述物质的特性引入的。实验表明: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不论由这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体积、质量有何变化,这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因为它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对于不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即密度是不同的。所以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意义。
①是密度的定义式,也是密度的计算式、量度式,即可以利用它计算出某种物质的密度。但不是密度的决定式,决定密度的是物质本身,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②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相同,。
不同种物质,当体积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V相同,。
不同种物质,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m相同,。
注意:利用密度公式解题时,常用到比例关系,在利用比例关系时,一定要注意比例式成立的条件。
11.一辆功率为45000W的汽车以54km/t的速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功率若是不变,汽车匀速上坡需要5000N的牵引力,则汽车匀速上坡的速度为多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