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6752  196760  196766  196770  196776  196778  196782  196788  196790  196796  196802  196806  196808  196812  196818  196820  196826  196830  196832  196836  196838  196842  196844  196846  196847  196848  196850  196851  196852  196854  196856  196860  196862  196866  196868  196872  196878  196880  196886  196890  196892  196896  196902  196908  196910  196916  196920  196922  196928  196932  196938  196946  447090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N,h=0.5m,F=3N,s=1m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2F·s=3N×1m=3J,

 直接用手提高重物同样的高度需要做的:W1G·h=5N×0.5m=2.5J”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2W1,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重物重力的一半还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N,而实际的拉力是3N)做的功要比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大一些(该实验中,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2.5J,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J)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用G·h=5N×0.5m=2.5J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及把动滑轮和绳子提升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实际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③有用功加额外功是动力对机械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

 答:WF·s=F·2h=3N×1m=3J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W有用=3J-2.5J=0.5J

试题详情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N的物体,理论上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要求一名学生板演,(省一半力,应为2.5N)

 问:实际上F=2.5N行不行,为什么?

 问:怎样能知道F实际是多大?(实验测量--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肯定实际上F>2.5N)

 问:实际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人所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相比较,大小如何?这与功的原理是否矛盾?(不矛盾,功的原理说使用机械不省功)

 问:我们希望上述两个功越接近越好还是差距越大越好?(引入新课)

试题详情

1.提问:功的原理是什么?

试题详情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试题详情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教学反思

预案示例

试题详情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试题详情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试题详情

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试题详情

4.铁球在木槽中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