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6760  196768  196774  196778  196784  196786  196790  196796  196798  196804  196810  196814  196816  196820  196826  196828  196834  196838  196840  196844  196846  196850  196852  196854  196855  196856  196858  196859  196860  196862  196864  196868  196870  196874  196876  196880  196886  196888  196894  196898  196900  196904  196910  196916  196918  196924  196928  196930  196936  196940  196946  196954  447090 

2.内耳:在失重情况下,重力感受器陷于混乱状态,使人感到恶心欲吐、头晕目眩、身体疲劳、四肢无力、发烧和出冷汗.

试题详情

1.头部:脸部肿胀,眼皮胀大,鼻子堵塞.

试题详情

4.重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
 
 
 
 
 
 
 
 
 
 
 
 
 
 
 
 
 
 
 
 
 
 
 
(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
(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
(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
(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
(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
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
(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
(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向下)
(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的方向)
(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
 
(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图片)
   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向.
   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时的方向.
  
 
 
猜想重力的方向.
 
  
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
   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不是“垂直向下”.
知识迁移能力强的同学应能想到利用铁架台实验的思路.
   积极发现并了解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
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0.49N).
(2)师:你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
(4)组织学生猜想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和制定表格
(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
(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
(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
 
 
 
(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
  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m的比值,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
0.1
0.98
9.8
0.2
1.96
9.8
0.3
2.94
9.8
0.4
3.92
9.8

(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9.8可稍作解释)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

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

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

(10)师: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指出平时所说的体重其实是质量)

(11)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要是地球对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将会是什么样子?

   播放宇航员在失重状况下的生活场景.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办法.
 
 
 
根据日常经验应能回答自己重力比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积极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提出:物体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
   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以及所需记录的物理量,并且根据方案制定实验表格.
   积极交流实验方案和表格,如: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认真实验并记录数据.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总结发现规律.

   通过计算Gm的比值发现规律:Gm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定的,即Gm成正比.

   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关系.

理解质量和重力的区别.

   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方法.

   充分想象重力消失后的各种场景.体会重力作用的重要性.

4.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
(1)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
(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
(4)(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可放在扩展资料中)重心的应用: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如不倒翁.
   掌握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的作用点.
 
 
 
   用一个手指托住直尺,观察手指所在刻度可知重心在尺子中央,从而体会重心的概念.
5.重力的图示
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
(目的在于通过作重力的图示总结所学内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通过作重力的图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与回顾.
6.总结: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
   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从中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情况.)
   积极思考重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能从重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重心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体会重力与世界的息息相关.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应内容;小论文:“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或“重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馈
(1)由于学生已知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对重力的存在直接能接受.
(2)在没有进行辨析前,很多学生确实会把质量与重力划等号.
(3)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的部分较多;学生展示自己平时课外知识的机会较多,比如关于失重、不倒翁等的讨论.
备注
 

试题详情

3. 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

试题详情

7、天平使用完后,应用毛刷清扫撒在天平内的土样和灰尘.圈码恢复零位,关闭两侧玻璃门,切断电源,套上塑料罩.

试题详情

6、分析天平的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用完后按原来位置放回砝码盒中.(电光天平)

试题详情

4、在加减砝码或称量物时,必须一定要先关闭开关旋纽.(左关右开).

试题详情

3、称量物应放在器皿中或纸张上,左物右码,先约估所称物品重量再加砝码.电子天平例外.

试题详情

2、转动开关旋钮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玛瑙承载刀.同时也会使称盘剧烈晃动,而造成计量误差或镫钩脱落不能称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