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清洗激光头
激光头(激光发射管和光电接收管)安装在一小块电路板上,一般有八根引出线,由软排线引出.激光头电路板大多安装在激光头组件侧部.激光发射管发射出的激光通过由棱镜形成的直角折射光路,经聚焦透镜和光盘反射后,从原路返回,再由光电接收管接收.激光头电路板固定在光头组件上,即可取下电路板即可清洗激光发射管和光电接收管,还可从电路板对应的孔中伸入棉花擦拭孔中的棱镜.
抽出防尘罩后可看到聚焦透镜正下方有一圆孔,圆孔下部正对激光头,用一段细铜丝做成“L”形,缠上棉花,将棉花小心的伸入小孔底部擦拭激光头光电器件.擦拭时注意不要激光擦伤光电器件表面,也不得碰伤弄断悬挂聚焦透镜的弹性金属丝,它其不仅起悬挂作用而且是聚焦线圈的引出线,否则会聚焦线圈回路损坏.应该说明的是大多数光驱的激光头密封的腔体内,不易进入灰尘,拆卸清洗也不方便,操作不慎极有可能导致光驱报废,强烈建议一般用户不实施此顶操作.
6、 拆卸激光头组件
如果清洗聚焦透镜不能排除故障,可进一步拆卸激光头组件作进一步的处理.激光头组件一侧套在一根圆柱形金属滑动杆上,另一侧与步进电机传动机构相衔接.
不同光驱激光头组件的固定点方式稍有不同.在取下激光头组件,拔下软排线前建议先用钢笔在排线与插座接口处画一条直线,做好记号,以方便在还原时判断是否正确回位.拔、插软排线请勿拆叠,轻拔轻插,损坏后极难维修.
5、清洗聚焦透镜
将机芯正面向上,抽出光盘托,已能看见光学头组件,顶部黄豆大小的玻璃球状透明体是聚焦透镜,现在你已经可以用棉签沾少许无水乙醇清洗聚焦透镜了.清洗聚焦透镜之前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聚焦透镜表面,可能会看到灰尘或雾蒙蒙的一片,用脱脂棉或镜头纸轻轻擦拭去透镜表面的灰尘,稍稍多擦几下,就会还你一只清明透亮的镜.聚焦透镜安装在弹性体上,擦拭时可稍稍加力,但用力过大使透镜发生位移或偏转会影响读盘.不要使用镊子,以避免划伤透镜表面.也不要碰伤聚焦透镜侧部的聚焦线圈.
清洗光学头是否须要清洗液,用什么清洗液业界曾有争论.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不必使用清洗液.如果干檫不能去除污物,再考虑使用清洗液.用水清洗是绝对不行的.能否用酒精清洗激光头的问题也有争论,笔者认为用高纯度的无水乙醇是完全可以的.所谓“酒精”通常是指含有水分和杂质的乙醇溶液.因此,“酒精”的确不适合用来清洗激光头.而“无水乙醇”则是一种近于中性的弱有机溶剂,其纯度从低到高可分为:工业纯、化学纯、分析纯、光谱纯几种.纯度越高,所含水分和杂质越少.光驱的光学头由激光发生器、光电检测器、聚焦透镜、激光束分离器、伺服电机几部分组成.最容易沾上灰尘的是位于光盘片下面的聚焦透镜,一般情况下的清洗是指清洗这个透镜的表面.透镜的表面镀有一层薄膜,称为“增透膜”,其材料为氟化镁.增透膜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折射,增加透明度.氟化镁并不溶于乙醇,但是氟化镁容易吸潮而变形.
由于“分析纯”以上档次的无水乙醇,含水分和杂质已经很低,挥发性很强,能够溶解有机杂质,而对于“增透膜”不会造成损坏.因此笔者认为用高纯度的无水乙醇来清洗光学头透镜是可以的.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这样作也没有造成对透镜表面薄膜的损坏.而用清水来清洗是不可取的,因为氟化镁容易吸潮后变形,而且水中杂质多这些都可能造成对“增透膜”的损坏,使得光驱不能正常工作.同样,含水分和杂质较多的酒精也是不适合用来清洗激光头的.
4、取出机芯
3、拆卸光驱前面板
在前部面板的两侧和顶部,各有一只卡扣卡在金属外壳(凹形金属上盖)的卡孔中,向内轻推卡扣使之与脱离,向前拉出前部面板.
2、拉出光盘托
在光驱进出盘按钮左侧,有一直径为1.0-1.5mm的强行退盘孔,将一根回形针扳直,插入应急退盘孔中并用力推入2.5cm左右,光盘托会向前弹出,再用手拉出光盘托.有些光驱没有强行退盘孔,可接通电源,按进出盘按钮使光盘托滑出,然后关闭电源.如光盘进入时有卡盘现象,取出机芯后应检查光盘托架滑道上的润滑油,如果太脏或有凝固现象,可将其擦掉后滴少许钟表油或者高级黄油.当然卡盘也有可能是机械故障造成的,此时应该检查机械部分.
1、拆卸底板
将光驱底部向上平放,用十字螺丝刀拆下固定底板的螺钉,向上取下金属底板,此时能看到光驱底部的电路板.有些光驱底板上有卡销,卡销卡在外壳(凹形金属上盖)的相应卡扣上,卸这类光驱底板须将底板略向光驱后侧推,使之脱离卡销,然后向上取下底板.
望远镜的口径越大,所能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就越多,也就能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所以望远镜的口径就越做越大,如1960年德国陶登堡的史瓦西天文台安装了球面镜直径为2m的施密特望远镜;1974-1976年,前苏联在克里米亚天文台建造了直径为6m的反射式望远镜.但是,人们后来发现,由于云层的阻挡,大气的扰动,夜空散射光的影响,大型望远镜的实际分辨率比衍射理论计算的结果要低几十倍.于是天文学家们希望能走出大气层,便提出了建造空间望远镜的计划.1990年4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者”号将人类建造的第一架空间光学望远镜--“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轨道.“哈勃”望远镜是一个巨大的光学系统.整架望远镜呈圆柱形,长13.3m,直径4.3m,总重量12.5t.主镜是卡塞格林式反射望远镜,口径2.4m,最后成型的设计精度不超过可见光波长的1/20.然而主镜在抛光、修正时出现了差错,光学系统存在严重的相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论证,于1993年对它进行了一次为期12天的大修.修复后的“哈勃”望远镜不仅消除了相差,分辨率也比原先设计的要好.可以预见,“哈勃”望远镜肩负的探索宇宙奥秘的使命必定能够圆满实现,人类在21世纪对宇宙的认识将会因此而前进一大步.
文章出处: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文章作者:朱敏
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各有优点,而兼取两者之长的折反射式望远镜最初出现于1814年.1931年,德籍俄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轴外相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相差小,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效果非常突出.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
由于伽利略和开普勒望远镜均存在明显的色差,所以人们又发明了消色差的反射式望远镜.牛顿在清楚地解释了“色差”问题后,于1688年制作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反射式望远镜.他采用球面镜作为主镜,将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相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而法国人卡塞格林设计了另一种反射式望远镜,主镜为凹面镜,副镜为凸面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前,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消除了球差,且焦距很短.
以后,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又把望远镜的物镜斜放在镜筒中,使平行光经三次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由于反射式望远镜不存在玻璃折射引起的像偏差和色差,像质好、球差小、观察方便,所以当今世界上许多大型天文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