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声
由美丽的弋阳圭峰四声谷出现的回声现象,引出回声概念。
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离障碍物较近时就感觉不到有回声呢? 让学生知道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 0.1s 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
也可以由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并进行解释。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等建筑中的声现象,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开个小型音乐会,如让有特长的学生演奏口琴等,在活跃的气氛中,对乐音下定义。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各有区别的结论。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个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可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并考虑这样的问题:当物体振动时可以听到什么 ? 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发出声音吗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由此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与对比、概括,建立声与振动的关系。
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鼓面和音叉发声,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让学生观察敲击鼓面发声时和用手按住鼓面使鼓不发声时纸屑的情况,学生虽然没看到鼓面的振动,但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鼓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进而提出问题:纸屑和小球在什么时候被弹起跳动? 也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进行发声,感觉声带在振动。
学生通过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直接触摸感受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举教科书第47页动物与声音中的例子,着重指出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引出声源的概念。
(2) 声波
与水波相比较引出声波。教材中进行如下描述:“……这样空气中就形成密疏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可以以鼓心为中心,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
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 (或其他物体) 中的传播。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传播。可提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 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验,然后提出问题: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 学生可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些方案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
教科书中安排了“声的传播”的实验探究,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实验过程中可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比如罩内手机的应答声是怎么传到耳中的? 当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时手机的应答声音变小,让空气重新进入罩内时,声音又变大,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始终能看罩内手机屏上信号的显示? 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探究过程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猜测与讨论,然后再得出结论。如玻璃罩内手机的应答声变化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虽然听不到真空中的手机的应答声,但能看到显示,说明了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船上的人是怎么会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的? 暖气管是怎么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的?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能听到声音所需要的条件。
教科书中的图3-1-8、图3-1-9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领会到振动并不一定能听到声音;要听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介质和接收器同时存在。
(4) 声速
可以通过以下现象向学生提问:田径比赛时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应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远处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 ?
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光和声的传播都需要时间,从而引出声速的概念。但光比声传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远处的观测者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估测声速时可忽略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测出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估测出声速。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估测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再让学生想出其他测声速的方案。只要学生说出要测出声速,需要测出声源到接收器的距离和声源振动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利用v=s/t计算即可。
声的传播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看声速表,并对各种不同介质进行比较,知道声速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到固体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5) 人耳的听声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频率的概念。只要让学生知道人耳对声的感觉有上下限 (20Hz- 20 000Hz) 即可;在此基础上,对超声和次声下定义,在“乐音的三个特征”一节中对频率再做更多的了解。
另外,可以对耳朵的构造进行简单介绍,并教育学生不要损伤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教科书中图3-1-1、图3-1-2 是让学生知道声是携带能量的,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比如动物都能发声吗? 举例说出各种动物 ( 狗、猫、鸟、蝉等 ) 是怎么发出声的? 你是怎么会听到声音的? 声音是什么? 声音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自由发挥,其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有趣的现象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习物理,就是要探索其中的道理。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家庭小实验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为此,与教科书配套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设计了“微型物理实验室”,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教材中的大部分实验探究,建议有条件的学生能配备。在本套《物理教师教学用书》以及《物理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出了需要学生课外收集的一些实验材料。这些都是家庭实验室的必备材料。此外,家中的一些电器、工具等也是学生课下探究的器材。
最后,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自制的小制作和小发明。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还非常好玩!
通过以上教学,体现物理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物理学习的实践性、规律性,可以让学生初步形成对物理学习的认识,接受包括探究式学习在内的多元学习方式,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是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入门课,往往会给予学生科学探究的初步印象,长远影响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态度。
这节课应走进实验室,以参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分三个教学板块:(1)参观实验室;(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1.参观实验室
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奇妙自然现象的视频,或观察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触摸,不必详细介绍。参观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
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
复习提问 实验引入 |
提问:光的传播规律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 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 让学生描述现象. 引出本节研究内容:“光的反射” |
学生回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 再被镜子反射回来. |
||||
介绍名称 |
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 |
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 |
||||
提出问题 探究光的 反射定律 |
“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去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对折的半圆形纸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提问: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 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 例如: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又如: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
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 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无关系? …… 学生猜想: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到底哪种猜想对呢? 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 学生做实验,找反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回答:反射光线沿1方向射出, 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学生回答:光可以沿着表面平整的纸板面传播,并且清晰地看到了一束光. 学生回答:纸板要与平面镜垂直,并且保证纸板可对折的两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
||||
进一步 探究光的 反射定律 |
请同学们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并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记录你们的结果.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
1 |
|
|
||||
2 |
|
|
||||
3 |
|
|
||||
…… |
|
|
||||
学生填表,记录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
||||||
|
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概括光的反射定律.不完整的部分,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老师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 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用图形表示出光的反射定律. 提示:法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辅助线,本身并不存在,所以法线用虚线表示,一定要与光线的画法区分开. |
学生总结概括光的反射定律. 学生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
||||
探究光路 可逆性 |
根据“逆向思维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那么此时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拿一块平面镜,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一位学生的眼睛,问:这位学生能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老师的眼睛呢? 让同座位的两个学生验证一下能不能看到? |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新的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 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 学生回答:可以看到. 学生动手试一试:从平面镜里能互相看到对方的眼睛. |
||||
探究 镜面反射 和 漫反射 |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时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实验: (1)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一位学生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 刺眼说明光很强,反射光方向集中 问其他学生有没有这种刺眼的感觉? 没有则说明光没有大量地直接反射 到他们的眼睛里. (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板,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次提问那个学生,问此时有何感觉? 再次问其他学生能不能看清? 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他们的眼里. |
此位学生说:很刺眼. 其他学生回答:没有刺眼的感觉. 此位学生回答:不刺眼,能看清. 其他学生回答:能看清. |
||||
|
提问:同样的太阳光,为什么经不同的物体表面反射,反射光的情况有所不同呢? 根据反射面的不同性质,光的反射分为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镜面反射”: 其特点:反射面平整光滑;当光平行 入射时,会被平行反射. 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漫反射”: 其特点:反射面粗糙,凸凹不平;当 光平行入射时,反射光射向 四面八方. 总结: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集中,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漫反射反射光射向了各个方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能看清.我们能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镜面反射?哪些是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但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图. 提示:如何确定反射面的法线位置 用纸板代表反射面,用针表示法线位置,针与纸板垂直: 若把纸板弯折,表示凸凹不平 则针此时的位置显示法线的画法,法线始终与反射面垂直. 由于此时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个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
学生讨论交流, 初步结论:反射光的情况与反射面的 性质有关. 学生观察 学生举例回答 可发生镜面反射: 平面镜(2)玻璃(3)平静的 水面…… 可发生漫反射: (1)黑板(2)银幕(3)一般物体… |
||||
|
请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图. 请学生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之处. |
学生练习画图: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学生总结: |
||||
|
镜面反射 |
漫反射 |
||||
相同点: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
不 同 点 |
①反射 面 不 同 |
平整光滑 |
粗糙不平 |
|||
②反射光方向不 同 |
特定方向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
||||
③人的感觉不同 |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
||||
实例 |
①黑板反光 ②平面镜成像、玻璃板成像 ③平静的水面 |
①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②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③一般非光滑物体 |
||||
小结 |
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
课后作业 |
《课课精练》82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