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616  19624  19630  19634  19640  19642  19646  19652  19654  19660  19666  19670  19672  19676  19682  19684  19690  19694  19696  19700  19702  19706  19708  19710  19711  19712  19714  19715  19716  19718  19720  19724  19726  19730  19732  19736  19742  19744  19750  19754  19756  19760  19766  19772  19774  19780  19784  19786  19792  19796  19802  19810  447090 

   12.7

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相当复杂,主要是细胞核的变化,包括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中心体的变化,最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有丝分裂的过程是连续的,但是,可以把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来研究。

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一个染色体实际上包括两个并列着的姐妹染色单体。在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同时,植物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逐渐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动物细胞则是由位于两极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由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  这时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即赤道板。

后期  这时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离开来,成为两个染色体。由于纺锤丝的不断收缩变短,分离开的两个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末期  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又逐渐地变成细长而盘曲的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

 

细胞。在这两个子细胞中就都具有一套与亲代细胞中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生物种类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也不同。(见下表)

        植    物

        动    物

水绵    24

蚕豆     12

水螅     12

鸡      78

酵母菌  12

小麦     42

蚯蚓     32

小白鼠  42

松树    24

水稻     24

家蚕     56

狗      78

牡丹    20

玉米     20

果蝇      8

猪      40

白菜    20

洋葱     16

青蛙     24

牛      38

 

在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由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最后,每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温度、射线、化学药剂、生理和病理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对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影响。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经过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对细胞的分裂就会出现促进或抑制作用。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利用这些因素来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

 

 Ⅲ.课堂小结

   在回顾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基础上,着重小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变化情况。

        (从讲课中形成的板图与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式图启发学生得出:)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试题详情

   18.5

试题详情

   18.5

试题详情

2.3

11

试题详情

0.5

 2

试题详情

0.4

试题详情

   10.4

试题详情

   16.5

试题详情

   10.6

    18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