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物质的密度与温度、物质的状态和压强有关,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只要物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则一般认为物质的密度不变.即不考虑温度和压强对物质密度值的影响.
3.要会查书中的密度表.如:查得金的密度是19.3×103kg/m3能理解它的物理意义.物理意义:
a.19.3×103kg的金的体积是lm3.
b.1m3的金的质量是19.3×103kg
c.若某种金属1m3的质量是19.3×103kg,就可判断这种金属是金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
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03kg/m3
2.对于公式ρ=m/v不能从数学角度理解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密度是物质的本身特性,不随质量或体积变化而变化.规范的说法是:A.对于同一种物质:不发物态变化时,其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B.对于不同的物质:当体积相同时,密与质量成正比;当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
已知:m=7.9 kg,ρ铁=7.9×103kg/m3,r=0.5 mm=0.5×10-3m
求:L
解:根据ρ=得V===10-3m3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得:
L=V/πr2=1274m.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从实验原理(ρ=)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
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
测出总质量(m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m0→金属颗粒的质量;
m1→m杯+m水;
m2→m杯+m0+m剩水·
则溢出水的质量
m溢=m1-(m2-m0)→
可以求出V溢=V金,问题就解决了.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0
(2)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2.
表达式:ρ=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需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
因为V液=V水
所以,即
得:ρ液=ρ水.
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验.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
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
教学方法
3.公式ρ=的正确理解.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