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7616  197624  197630  197634  197640  197642  197646  197652  197654  197660  197666  197670  197672  197676  197682  197684  197690  197694  197696  197700  197702  197706  197708  197710  197711  197712  197714  197715  197716  197718  197720  197724  197726  197730  197732  197736  197742  197744  197750  197754  197756  197760  197766  197772  197774  197780  197784  197786  197792  197796  197802  197810  447090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试题详情

2.拟人类比。

 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生: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试题详情

 师:大家想过没有,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大家想一想

 生:有

 师:为什么说有呢?生:……

 师: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 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过没有,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说明:师生一起提出要研究探索的问题。由于中学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及单一性,因此最终问题的确定不必像综摄法的操作那么复杂。大部分问题可直接提出,个别复杂些的问题也可在此环节中转化成一些更简单、更直接、更具体的问题。)  · 引导类比

 师: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组成,(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生:同意

 师: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什么?

 生:讨论,“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师: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的多告诉我。

 生: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师: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试题详情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看这样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生:讨论,回答。水对底部有压强。

 师:请大家继续看。

 (教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又说明什么?

 师:讨论,回答。水对侧面有压强。

 (说明:现在生活中,时常用塑料袋子装液体,如在青岛用塑料袋子盛啤酒、豆浆等。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得到启发,设计的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会觉着亲切,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师:刚才,咱们一起通过实验,学习了水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如果塑料袋子了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会不会不同?

 生:不会。

 师:那么,我们的结论应当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大家同意吧?

 生:同意。

 师:那么,再请大家思考一下:液体为什么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生:讨论,回答。因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

试题详情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感受的“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教学重点
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综摄式”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教学方法
透镜式教学法──综摄式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烧杯,水,刻度尺

 注:综摄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

 提出问题(思维聚合)→引导类比(思维发散)→适应问题(思维聚合)→找到方案或形成假说(思维发散)→检验论证(思维聚合)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1.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的要求。但这一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试题详情

5.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试题详情

4.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