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判断: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大。()
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_____能力,引入了比热。水的比热是_____。
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
(说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水储藏的热多。
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生(丙):夏天到海滨去避暑。因海滨比内陆凉爽。
(说明: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精彩举例加以鼓励。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出示反馈练习)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
师: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学生进行实验,填表:表1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
水 |
沙子(煤油) |
升高的温度/℃ |
|
|
表2 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
水 |
煤油(沙子) |
升高的温度/℃ |
|
|
(说明:取得学生大量的数据,便于总结结论。)
师: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
(说明: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的差异呢?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板书:比热容概念)
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请同学们了解“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屏幕投影)。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 |
4.2×103 |
铝 |
0.88×103 |
酒精 |
2.4×103 |
干泥土 |
0.84×103 |
煤油 |
2.1×103 |
铁、钢 |
0.46×103 |
冰 |
2.1×103 |
铜 |
0.39×103 |
蓖麻油 |
1.8×103 |
水银 |
0.14×103 |
沙石 |
0.92×103 |
铅 |
0.13×103 |
师生共同分析: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小的原因。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说明:学生终于明白小胖子(乙)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知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或水和煤油)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3.课后自学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探究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板书设计]
动 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 单位:焦耳。 3.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 |
1.写出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报告。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这节课对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哪些启示? 生:讨论总结。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师:请同学们看第9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与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讨论猜想。
师:哪个小组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讨论回答。
师:综合不同学生的猜想,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各种猜想:
1.与速度有关
2.与质量有关
3.与速度和质量都有关
(说明:学生的猜想各种各样,有的甚至偏离主题,教师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可引导学生进行反驳并通过有选择的板书保留有价值的猜想。)
师: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生: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并参与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们设计的方案和结论?
生:部分组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方案并说明得到的结论,其他组指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
(说明: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对于认为动能大小只与质量或速度有关的组,学生实验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
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此处体现的是控制变量法,可使这些组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是片面的,进而使他们的观点得到完善。)
师:实验证明哪一种猜想正确?
生:回答。
师:由实验你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生: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师:评价后板书:(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说明:此处学生的思维会聚。)
师:这两个因素哪一个对动能影响更大?请同学们讨论并举例说明。
生:讨论并举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得到的结论解决几个问题:
1.同学们能否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释小小的馒头为什么会伤人?这则新闻对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什么启示?
2.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
(说明:多媒体显示。此处体现从物理到生活。)
生:讨论并做出回答。
(一)能的定义和单位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
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多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师:好,就叫它动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能。(板书课题:动能)
师:同学们能否试着给动能下一个定义?
生:讨论并给出定义。
师:(板书:1.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除了刚才的四个物体,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讨论回答。
生:讨论并举例。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说明:此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指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并指出动能的单位。(板书:2.动能的单位:焦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