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7625  197633  197639  197643  197649  197651  197655  197661  197663  197669  197675  197679  197681  197685  197691  197693  197699  197703  197705  197709  197711  197715  197717  197719  197720  197721  197723  197724  197725  197727  197729  197733  197735  197739  197741  197745  197751  197753  197759  197763  197765  197769  197775  197781  197783  197789  197793  197795  197801  197805  197811  197819  447090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试题详情

2.完成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个题。

 [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应用:
(二)热量的计算
1.公式:Q=cmΔt\
2.应用:

分子热运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教学设计说明

试题详情

1.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热污染”的调查报告。

试题详情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3.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出你对热污染问题的解决设想。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创意识)

试题详情

2.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

试题详情

1.为什么沿海气温不像内陆气温变化显著?

试题详情

1.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试题详情

3.铝的比热是0.88×l03J?(kg?℃)-1,这说明1kg的铝_____。

 师:请同学们思考,2kg铝温度从30℃加热到100℃,怎样计算铝块吸收的热量?(屏幕显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出解答。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出示反馈练习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