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8268  198276  198282  198286  198292  198294  198298  198304  198306  198312  198318  198322  198324  198328  198334  198336  198342  198346  198348  198352  198354  198358  198360  198362  198363  198364  198366  198367  198368  198370  198372  198376  198378  198382  198384  198388  198394  198396  198402  198406  198408  198412  198418  198424  198426  198432  198436  198438  198444  198448  198454  198462  447090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课本P52图4-12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试题详情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试题详情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试题详情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试题详情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试题详情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试题详情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试题详情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试题详情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e=1.6×10-19   C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单位电荷 e

试题详情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