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气压
⑴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⑵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①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
②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③ 结论:大气压p0=76cmHg=1.0×105Pa(水银高度差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④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 (76厘米水银柱)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固体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 受力面积S:米2(m2)。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 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5.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⑴ 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⑵ 由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知识梳理
4.惯性:
⑴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3.牛顿第一定律:
⑴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 二力平衡:
⑴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⑵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⑶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⑷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
物体运动状态 |
说明 |
|
|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